一水分五路 渠渠兆丰年
——吉林省突出抓好抗旱补水保春灌工作纪实
蛟流河闸门口
水田引水春耕
水田育苗
沿线农民引水泡田
盐铺水库周边引水渠道正在放水
引洮干渠四号沟跌水
龙华吐闸门
□记者 边境 通讯员 郭吉丽
春耕在即,吉林省水利厅为应对今年旱情,科学研判、及早行动,近日在白城市正式实施今年抗旱补水工作,有序推进春季农田灌溉供水,为全省粮食增产蓄力。
4月25日,记者来到洮南市龙华吐分洪闸,滚滚渠水,奔涌直下,一路向前。随着吉林省这一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作推进,这条水脉在今年春耕之际将及时润泽西部大地,为沿渠70万亩良田注入新动力……
近两年,受气候因素和地理位置影响,白城市降水受限,江河水量缩减,灌区引水困难现象时有发生。
为有效应对旱情,4月12日起,白城市水利局按照省水利厅和白城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组织各级供水管理人员、水政人员分赴段站,抢抓农时,引水入田。
遇水则兴,有水则富。连日来,从龙华吐到蛟流河,水渠两侧,流水淙淙,拖拉机在田间轰鸣穿梭,农民兄弟在田间挥汗作业。水到之处,春风十里拂沃野,万顷水田农耕忙。
距离干渠一侧不远的地方,村民三三两两,行在田间,欢天喜地。穿着水靴的村民,轻松舒展,愉快忙碌,他们用铁叉捞出浸在水中的稻茬,堆在田埂上。拖拉机开犁铉地,春泥泛起,阵阵飘香,远处水鸟,喳鸣起舞,绘成一幅美丽的春耕图。
过龙华吐,经引洮干渠四号跌水坝,水位瞬时抬高,泾入盐铺水库。这里是洮南市大通乡湖沧村,村民正向田间引水。
三年前,这片水田还是旱地。在当地水利部门的支持下,王春富成了水的受益者。有了水,他索性将这里变成了一片25公顷的水田,收入翻了好几番。三年来,这渠活水,让他走上致富路,并带富乡亲,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希望。
过蛟流河分洪闸,沿渠而下,永茂乡茂好村春耕正忙。
村民梁宏种了20公顷水田,今年,渠水来的早,眼下,几辆拖拉机正在田间抢时耙地。老梁的20公顷水田,与干渠仅有一堤之隔,一侧是汩汩流淌的惠民之水,一侧是轰鸣作业的农忙场景。
站在堤坝上,老梁眺望着那片泛着白光的水田,欣喜不已。远处,一渠浩渺碧波,奔腾翻滚涌动。近地,几台大马力抽水设备不断将水引向田间,浸润着这片黑土地。
渠水让老梁的几十栋苗棚生机勃勃,走进去,绿油油的,散着浅浅的稻香。去年老梁收成不错,他说,今年水来得早,气温适宜,利于秧苗生长,过几日,秧苗落地,今秋收成准不错!
今年,吉林省水利厅批复洮儿河抗旱补水量为15638.4万立方米。补水路线由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察尔森水库,经洮儿河河道,至洮南市瓦房镇的龙华吐分洪闸,全长87公里。
之后,一水分五路,一路从龙华吐分洪闻至向海水库;二路从龙华吐分洪沿洮儿河到庆友分水枢纽;三路从庆友分水枢纽经过西牛干渠输水到牛心套保湿地保护区;四路从庆友分水枢纽沿五间房水库补水渠为沿途水库泡塘进行补水;五路从庆友分水枢纽沿着洮儿河河道向下游补水至月亮泡水库。
藏粮于水,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有了丰沛的水资源,白城市农田水利建设开始为沿线农业发展注入勃勃生机和巨大活力。
“今年水好,流量充沛,沿岸耕地提早进行补水保墒,水温上来了,地力强劲了,等到秧苗落地,今年丰收有望!”洮南市引洮灌区管理所王家明所长站在渠旁,向水一揖,激动不已。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资源要素。”白城市水利局局长范非说,这次春季抗旱补水,是省水利厅和白城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抓好春耕生产的部署采取的双早措施,即早补水、早抗旱。此次抗旱补水,将为白城市农业抗旱、春耕生产提供有力保障,有效预防和缓解白城市春旱情况,对粮食稳产、抗旱减灾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沿线的补水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截止4月26日,已补水3250万立方米。
一渠活水顷至,润泽万顷良田。这条“八百里瀚海”上的黄金水道,汇聚振兴力量,流经片片沃野,正交叠成一幅最美的春耕轴卷。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4月29日
作者:边境 郭吉丽
责任编辑:李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