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黑龙江

黑龙江:牢牢筑起防汛安全防线

发表时间:2025-08-29

  □本报通讯员 吴玉玺

  黑龙江省水文水资源中心,全省河流的水文数据实时滚动更新,工作人员24小时轮班盯守河流水位的发展态势。当前,黑龙江省仍处于主汛期,一个个水文数字犹如无形的大坝,牢牢筑起了汛期安全防线。

  “全省河流水位目前均在警戒水位以下,水势总体平稳。我们将持续做好水情预测预判工作,为防汛部门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黑龙江省水文水资源中心水情处副处长王思远说。

  进入主汛期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黑龙江省各地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落实落细防汛救灾各项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加密水情监测预报

  水文站是雨水情监测预报的“第三道防线”。在松花江一级支流的蚂蚁河畔,延寿水文站水文勘测队队员佟延辉和同事们正在操作无人机和遥感船进行水情监测。

  佟延辉从事水文工作40多年,每年主汛期,是他和同事们最忙碌的时候。“像给人体检一样,水情监测工作就是我们使用先进的设备为河流‘把脉问诊’,准确掌握河流的水情。进入汛期以来,我们加密监测频次,并将水文数据第一时间上报给防汛部门。”佟延辉说。

  在延寿水文站,2023年蚂蚁河发生洪水的数据清晰标注:2023年8月4日,水位100.32米。佟延辉回忆,当时水文站正处于新技术应用示范站建设阶段,测洪工作仍依赖传统人工操作,亟需升级监测技术手段。

  如今,新技术应用示范站已经竣工,一系列新技术设备在延寿水文站投入使用——遥控船和无人机测流解决了传统水文设备监测困难问题;双轨雷达测流系统可以快速完成在线流量测验;自动测沙系统替代人工测沙,基本告别“涉水作业”。

  “现在,水文站实现了从水位、降水、蒸发到泥沙、流量,全要素自动化采集传输,数据通过无线信号实时上传,真正构建起‘全域感知、自动上报’的监测网络。不仅为汛期水库调度、堤防巡查、人员转移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而且有效解决了传统监测中耗时久、人员安全风险高等突出问题。”佟延辉说。

  延寿水文站勘测的水文数据实时回传到黑龙江省水文水资源中心,王思远和工作人员立即对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河流的水势变化。“江河安澜关系到百姓安居乐业。汛期强对流天气频发,中小河流水位容易发生陡涨陡落。我们密切关注每一次降雨过程,全力做好测报各项工作,及时将预警信息发布给各级防汛部门。”王思远说。

  双“法宝”护航群众安全转移

  群山环绕的林口县三道通镇立业屯,一条小河沿村而过。8月13日,村民们像往常一样坐在家门口唠着家常,日子惬意且悠闲。但7月1日的那个暴雨夜,曾让这个村庄面临山洪威胁。

  “我们半夜接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县水务部门的预警,告知藏富屯降雨量将达到200毫米,下游立业屯有可能发生山洪。当时形势非常严峻。”三道通镇党委书记梁正善回忆。

  与时间赛跑!三道通镇第一时间启动预警“叫应”机制,并组织镇村干部深入村屯协助开展防汛工作;藏富屯迅速开展清理淤泥工作,确保行洪通畅;立业屯按照“一页纸”应急预案,立即组织村民转移到安全地点。

  “我们屯里有一些老弱病残村民,在转移时大家互相协助、配合转移,有的用三轮车拉,有的帮忙背,一个小时转移了15户32人,实现了无人伤亡。”立业屯屯长王锋介绍。

  转移之快、效率之高,得益于两大“法宝”:及时的预警“叫应”和完备的应急预案。

  王锋展示了“一页纸”应急预案,预案里清晰标注出转移路线和转移安置的各项要求。“预案里的转移路线,是我们经过多次踏查确定的最快速、最安全的路线。当晚按照预案转移,大大节省了转移时间,也确保了村民的人身安全。”王锋介绍。

  黑龙江省水利厅在部署主汛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时提出,要持续加强中小水库、中小河流、山洪易发区等高风险领域防范应对工作,落细落实防御措施,坚决杜绝水库垮坝、堤防溃决及山洪灾害亡人事件发生。

  “我们会在汛期继续加强与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的24小时联合值班值守,紧盯预警平台,关注山洪易发区等关键部位,及时预警叫应,确保信息传递不延时、群众转移有保障。”林口县水务局党组成员姜东权表示。

  确保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在建工程能否安全度汛,事关防汛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此,黑龙江省水利厅要求压实在建水利工程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管部门安全度汛责任,加强施工围堰、穿堤建筑物等重点部位巡查检查,落实安全度汛应急处置和防范措施。

  铁力市小白河水库建设现场,一边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一边是严谨有序的防汛安全检查。

  “一定要做好防汛工作!咱们这里如果发生汛情,一般是山上来水,一定要用编织袋把导流明渠两侧加固好。”小白河水库项目监理工程师修照和对项目建设方说。

  围绕杜绝防汛安全隐患,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小白河水库项目施工人员在二期导流明渠铺设无纺布编织袋17万袋,并安排专人每天现场巡查,做好查缺补漏工作。

  施工现场竖立着安全度汛“三个责任人”公示牌,上面明确标注了监管责任人、首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今年,我们制定了在建工程安全度汛预案,要求项目认真落实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三个责任人’机制,让每个责任主体都知道在汛期防什么、怎么防。”铁力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7月,牡丹江市林海水库工程首次启用导流洞泄洪度汛。“海浪河在2023至2024年连续发生两次超标准洪水,今年工程面临的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始终将防汛安全视为‘生命线’。”林海水库管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6月至7月,林海水库管护中心连续开展防洪度汛应急综合演练,聚焦“实战化、全要素、多场景”目标,围绕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群众转移等防汛关键环节,模拟极端天气下的突发险情处置流程。

  “演练有效检验并提升了防汛指挥体系的应急响应速度和协同作战能力,确保真正险情来临时拉得出、顶得上。”林海水库管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盯汛情变化,动态优化施工与防汛措施,确保“建设不停、安全不松”,让工程早日惠及一方百姓。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29日 

责任编辑: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