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黑龙江

破解“重建轻管”难题——村里有支管护队

发表时间:2025-07-11
  □本报记者 迟诚
  “今年克山气温回暖得慢,柳条抽芽有点晚。”6月底的一天清早,黑龙江省克山县东升村侵蚀沟工程管护队队员张福才照例去巡护。
  田地里玉米、大豆等作物长势喜人,治理后的侵蚀沟犹如一条蜿蜒的“绿带”,镶嵌在田地之间。
  “我们村最近几年治理侵蚀沟植物措施用得多,省钱、效果好,管护得到位,要不然树长不起来,发挥不了作用。”老张边走边说,东升村侵蚀沟治理中共造林80.78万株,生产柳条4270立方米。
  正说着,老张突然大喊一声:“谁家的牛,快赶出去!”
  老张边说边向前跑,记者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他已经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前面去赶牛了。记者这才发现,不远处有几头牛正在啃食新栽的树苗,树叶被扯得簌簌掉落。
  原来,是邻村的村民一时疏忽,几头牛“游荡”到一片去年刚完工的侵蚀沟治理工程区,悠闲地吃着只有1尺多高的柳树苗。
  老张耐心地向村民解释:“这些树苗还没长大呢,被牛羊啃了就活不成了,咱这侵蚀沟治理就白费劲了!”在他的劝说下,村民连连道歉,将牛牵走,并承诺以后一定看好牛。
  老张是东升村侵蚀沟治理专业管护队的一员。这支由7人组成的管护队,经常穿梭在田间地头,行走在新治理的侵蚀沟旁,他们的身影成了村里守护黑土地的独特风景。
  管护队都管些什么?
  老张介绍,对于工程措施,要查看石笼谷坊、跌水等是否完好;对于植物措施,要看管好植物不被牛羊啃食,不被人为破坏;雨前雨后还要加密巡查。
  除了专业管护队,东升村还组建了一支补充队,吸收了60位热心负责的村民入队,侯仁就是其中一位。“我们平时在地里干活,一走一过就留心多看一眼。”侯仁说,补充队在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之余,及时发现侵蚀沟治理各项问题,帮助专业队查漏补缺。
  “侵蚀沟治理,三分建、七分管!”克山县水务局局长刘志强介绍,克山县政府出台侵蚀沟治理管护工作意见,保障管护资金,健全长效机制,成立质量监管督导组,明确“谁所有、谁负责、谁受益、谁管护”。2024年,克山县又将侵蚀沟治理管护工作纳入县政府对乡镇的考核目标。
  东升村也制定了侵蚀沟治理后期管护制度,还将管护工作写入村规民约。村委会主任米法财说:“所有村社干部带头落实林长制、田长制,充分发挥网格长作用,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全村形成了管护侵蚀沟治理工程的合力。“治沟是对大家都好的事,我们都支持拥护。”正在田里拔草的村民陈庆伟说,“村委会公示牌里贴着,大喇叭里天天放着,休闲广场上也总有村干部跟俺们讲,大家伙都知道啥能干,啥不能干。”
  东升村作为克山县首个整村推进侵蚀沟治理的村,已累计投入资金1386万元,治理侵蚀沟47条。目前,东升村各种侵蚀沟治理工程保存完好,石笼谷坊、跌水、边坡扰动塌陷现象极少出现,林木存活率95%以上。
  “‘树好栽不好活’的问题,大家到东升村看一看就全解决了!”克山县县长赵迪在全县治理侵蚀沟现场会上讲道:“今后克山县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要以东升村为样板,真正实现治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7月11日 

作者:迟诚
责任编辑:安天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