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湖北

万古寺村:清风徐来 橙香四溢

发表时间:2024-09-12
万古寺村 本报记者 张凯 摄
  □本报采访组
  湖北秭归。循香溪河而下,距离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城约50公里,云水之间的万古寺村,满坡橙园,白墙青瓦。
  时间倒回22年前,三峡工程动员搬迁,万古寺村成为三峡库区移民村。22年弹指一挥,三峡工程发挥效益,万古寺村这个曾经温饱难继、艰难求生的贫瘠山村,也在三峡后续工作项目支持下,建设得宜居宜业、和和美美。
  越是贫瘠山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不能“饥不择食”,越要精准施策。对万古寺村来说,变革就从脐橙种植开始。
  过去,库区蓄水淹没土地,万古寺村人均只剩8分地,加之种植的脐橙品种单一,收成只有一季,集中上市没有价格优势,脐橙发展进入阵痛期。
  要实现富民增收,改革势在必行。万古寺村用好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升级脐橙品种,解决脐橙运输山上到山下几百米难题。
  从有籽到无籽,从一季到四季,从单色到多色,从肩挑背扛到单轨小火车和无人机运输……不断壮大的脐橙产业汇成推动万古寺村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万古寺村的脐橙现在能卖出好价钱,一靠品种改良,二靠修桥。”万古寺村党支部书记屈家明说。
  万古寺村曾经是座水中孤岛,前往县城要两次轮渡,耗时3小时以上,既不方便,也不安全,销售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走”不出去的橙子烂在地里。
  修桥,是万古寺村最为迫切的期望与出路。
  2015年,三峡后续工作项目秭归长江大桥开工建设,2019年,大桥全线通车。通车当日,进村的第一辆大货车,拖走了4万多斤九月红脐橙。
  从万古寺村远望,秭归长江大桥如长虹卧波,飞跨兵书宝剑峡。如今,每年有8000多吨脐橙从万古寺村出山,一年四季有鲜橙,橙子的身价翻了四五倍。漫山遍野的橙子树成为村民的摇钱树,万古寺村也成为脐橙销售亿元村。
  万古寺村的脐橙还有一个特色,它有文化、有名字,叫“屈家橙”。
  屈家明是屈原第68代孙,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秭归县嘉树柑橘专业合作社,并注册“屈家橙”商标,让万古寺村的脐橙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了品牌价值。
  屈原始终是万古寺村最亮眼的IP。万古寺村是屈氏后裔聚居地之一,也是海内外屈氏后裔寻根问祖的圣地,全村六成以上的村民都姓屈,有着“中华屈氏第一村”的美誉。
  屈子之风扬千秋,奋楫争先立潮头。万古寺村利用精准帮扶和香溪河流域综合治理修复工程(秭归段)这两个三峡后续工作项目,建好文化活动阵地,修屈祠、续屈谱、供屈像、诵屈文、传屈风,大力弘扬屈原文化,让屈原的精神品质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2016年,中国台湾彰化市宝廍里里长庄景德率屈家村屈氏后裔,来万古寺村寻根问祖,宝廍里与万古寺村结为姊妹村。这一份屈氏乡愁,是万古寺村独有的。
  “当时我们手抄了一份屈氏族谱,送给台湾的屈氏宗亲。”屈家明说。
  每年农历二月二,万古寺村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文化节,抬龙头、点龙睛,龙舟下水争彩头,传统龙狮队在河畔巡游;别开生面的“开笔礼”开笔启智、礼拜屈原、赓续文脉,以满满的仪式感启迪孩童崇礼尚文、奋发图强、以报家国。
  走进万古寺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屈原诗歌里的廉洁语句随处可见。步步可见廉景,处处可感廉意,构成了一幅幅干部清廉、党员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万古寺村一直宣扬两种“干净”:一是环境上的“干净”,依靠三峡后续工作项目,升级村内基础设施,包括修缮房屋、修整地面、安装路灯、改善厕所等;二是精神上的“干净”,万古寺村村民以屈原诗词自我勉励,以屈原精神自律自省,以淳朴良善的心态处事待人,展示良好对外形象。
  “对屈原文化、龙舟文化及相关民俗活动的传承与弘扬,不仅让村民的生活更加充实,精神风貌得到了提升,更令乡村焕发新的气象,乡村旅游吸引力更强。”屈家明介绍。
  在“屈记山庄”农家乐,老板屈定阳忙前忙后,招呼客人喝茶吃饭。“经营两年多了,屈原文化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
  从三峡蓄水至今,万古寺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1.6万多元,翻了8倍。
  长江臂弯,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与“舍家为国”的三峡移民精神,滋养着生机勃勃的万古寺村,一往无前。
  (本报采访组成员:李平 张凯 杨文杰 杨美杰 张壮)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9月12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