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的“守夜人”
□通讯员 张志强
7月23日以来,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多次出现强降雨天气,局地出现暴雨、大暴雨。上游洪峰奔涌而来,石家庄水文中心小觉水文站的灯光在雨幕中格外醒目。这里有一群人彻夜与洪水对峙,用一组组精准数据,无声诠释着“汛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7月26日15时24分,山西省南庄水文站的流量曲线陡峭上扬——从7.63立方米每秒飙升至50.1立方米每秒,全程仅用8小时。作为省界下游站,小觉水文站的警报声瞬间划破平静。“马上进入战备状态!”负责人崔彦军话音刚落,工作人员已扛起设备,迅速冲向监测断面,一场与洪峰赛跑的战役就此打响。
铅鱼缆道的钢绳被反复查验,雷达波流速仪的信号调试了一遍又一遍,就连救生衣的卡扣都逐个被扣紧又拉开。“这些设备是我们的‘武器’,关键时刻绝不能掉链子。”有人抹了把额头的汗,手里还攥着刚校准完的水位计说明书。这场与洪水的赛跑,从准备阶段就透着不容有失的紧张。
7月27日清晨,河道里的漂浮物突然涌来,树枝、杂草、断木打着旋撞向监测设备。水位计刻度被死死遮挡,流速仪探头缠满杂物,原本平稳的监测数据开始剧烈波动。
“穿救生衣,拿手电!”雨势愈发猛烈,工作人员踩着过踝的泥水冲向河边。雨水裹着狂风斜砸下来,顺着脸颊往下猛淌,脚下河岸湿滑泥泞。他们站在齐腰深的激流边,用长杆一点点挑开水尺上的漂浮物,冰冷的河水顺着裤腿灌进雨靴,冻得人牙关打颤,但手上动作丝毫没有停歇。
这一守便是两夜三天。值班室沙发成了“临时床铺”,有人刚躺下半小时,就被“水位又涨了”的喊声惊起;泡发的方便面堆在桌角,没人顾得上吃口热乎饭;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像急促的脉搏,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7月29日11时04分,水位计数字定格在264.84米,流量曲线突破184立方米每秒的峰值。值班室里寂静无声,唯有键盘敲击声与风雨声交织——水文工作者正争分夺秒,将最新数据火速报送。这些带着体温的数字,恰是下游防汛调度、群众转移的“定盘星”。
从白昼到黑夜,从汛前的平静到洪峰的汹涌,他们用沾满泥浆的双手在洪水里“捞”出精准数据,以熬红的双眼在雨夜里守护着下游的安宁。“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他们轻描淡写的话语,书写着对职责最质朴的注解。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8月6日
责任编辑: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