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河北

以山为骨 以水为魂 以绿为脉

河北承德打造“人水和谐”的避暑山庄文化

发表时间:2022-03-03

  □通讯员 李相国 记者 吕培

  2021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承德避暑山庄时指出:“承德避暑山庄底蕴深厚,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真山真水”“师法自然”“人水协调”是山庄水文化独有的特征。山庄依托独特的山水条件,构建完善良好的水网体系,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

  师法自然 藏曲有致

  水孕育了璀璨的山庄文化,武烈河(滦河支流)催生了山庄的水文化。滔滔武烈河绕避暑山庄东侧南流曲折入滦河。历史上的武烈河称“热河”,河畔植被丰茂,热泉众多,河水丰沛而清澈,汛期洪水却暴涨暴落、泛滥成灾。因此,在建园初始,为抵御洪水侵袭,以疏为主,依自然河势在武烈河右岸修筑了防洪工程——清坝。清坝分南北两段,北段从上游狮子沟南至德汇门,长约5公里,分为“里坝”和“外坝”两条,中间仅一路之隔,外坝临水,里坝上建宫墙。南段自德汇门至今承德大桥,长约1公里。清坝高6—7米,顶宽4.5—5米。在整体布局上,遵循“乘势利导、遇湾截角”的原则,随河势流向蜿蜒而设,使武烈河移至东侧山脚南流入滦。清坝工程坚固厚重,气势雄伟磅礴,300余年历经无数次洪水冲刷而不溃,至今仍发挥着保护山庄的作用。

  为保证避暑山庄生态用水,当年从武烈河狮子沟桥下游凹岸修“暖流暄波”水闸引水入庄,河水沿山脚轻吟浅唱而行,流经内湖、如意湖、澄湖、水心榭、银湖、德汇门,最后通过小热河又回归武烈河。整个引水工程长约5公里,沿途有大小水闸20余座,在工程规划上师法自然、藏曲有致,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成为山庄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系根据地形、水脉、水势,因势利导,调控水流,使分水、泄洪、排涝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供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因势利导 山水相映

  承德的丹霞地貌千姿百态,森林繁茂,鸟兽群集,自然景观丰富。避暑山庄充分利用这些自然景观,将武烈河湍急的“真水”引入庄内,营造了清流萦绕、烟波浩渺的水系湖泊。山庄总面积564万平方米,纳入山峦的面积达450万平方米,湖区面积达63万平方米。如此大气魄的真山真水的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

  避暑山庄内道法自然梳理水系,形成湖泊、溪流、瀑布,并围绕水系巧妙布局了洲、岛、亭榭、殿堂、楼阁及水生植物,山水摇曳生姿,湖岸绿荫如盖,亭榭错落有致,洲岛百鸟鸣啭。山庄内水系、湖泊岸边及临水建筑处处体现了亲水性和生态性的特点。滨湖、河边均为弯曲有致、低矮的天然毛石堆砌的生态护岸,湖中布设了大量的洲、岛、亭榭,并以长堤、长桥相连,如芝径云堤连接环碧、如意洲、月色江声等三岛,形成古代神话“一池三山”的格局。再如长虹饮练、临芳墅、水心榭、文津阁等,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受,让人心旷神怡。避暑山庄对原生态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充分诠释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体现了古生态文明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人类治理、保护、利用生态资源智慧的结晶。

  疏渠固坝 再现盛世水景

  原山庄引水工程建于清咸同年间,由于疏于管理,造成河渠淤塞,失去了供水功能。清坝也因年久失修,局部坝段出现沉降和裂缝,防洪隐患日益凸显。后又经过多年战乱和外敌入侵,山庄日益破败。新中国成立后,避暑山庄得到了充分重视和妥善保护。从1949年至1972年,国家共拨款169.5万元用于维修复建。从1976年到2006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了三个“十年整修规划”,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投入大量专项资金用于抢修和整修。

  2002年4月,开始实施山庄引水入园恢复工程,2006年4月竣工通水。工程建设引水枢纽一处,铺设引水管道、开挖古水道3000多米,拆除非文物建筑2000余平方米,挖掘了半月湖、长湖、内湖,形成水面2.8万平方米,恢复了200多年前山庄湖区的武烈河供水故道,使避暑山庄重现出丰盈、灵动的水景观,再现了康乾时期山水俱佳的胜趣妙境。

  避暑山庄地处武烈河凹岸,是市区河道防洪的最薄弱地段之一。1999年至2000年,结合河道综合整治实施了清坝加固工程,在距清坝坝基4米处修筑深至基岩的混凝土防冲墙,防冲墙与清坝之间铺钢筋混凝土水平盖,彻底解除了清坝的安全隐患。2013年8月,武烈河上游的双峰寺水库开工建设,设计总库容1.37亿立方米,目前已发挥效益,市区防洪能力从2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以水为魂 建设魅力承德

  承德独特的避暑山庄文化,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体现承德的自然与人文特点,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蕴。这是承德延续历史文化的需要,也是彰显城市个性的需要。根据城市定位、分区功能,将承德划分老城区、西城区、北城区、南城区4个城区组团。老城区建成以避暑山庄、外八庙为核心,清文化浓郁的古典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区;北城区做到生态性与文化性有机结合,满足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定位的要求;南城区、西城区河系水环境及滨水景观凸显现代园林情调,与新城风格相得益彰。结合4个城区组团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城市水环境,将双峰寺水库坝址至武烈河口24公里的市区河段规划为生态休闲、历史古迹、现代都市3个主题文化带。按照各段文化主题,规划建设以橡胶坝为主体的水景观工程,形成水面面积480万平方米的水面景观带;对流经城市西区和南区的67公里滦河干流进行综合整治,规划建设30道橡胶坝,形成水面1800万平方米。城市整体水环境规划实施完成后,将彻底激活城市水网,形成水为脉络、水绕城走、城依水建的滨水新城格局。

  如今,当人们进入承德市区之后,可见一道道橡胶坝形成的人工湖贯穿南北,跨河大桥与两岸高楼倒映水中,清晨满湖披霞光,傍晚水面映夕阳,与避暑山庄、皇家寺庙群和周边丹霞地貌相互映衬,呈现出“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的生动画面。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2年3月3日

作者:李相国 吕培
责任编辑:邓婉颖

相关新闻:

河北聚力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一泓清水入画来

河北张家口水文中心开展清水河流域水文防汛应急演练

千里桑干富涿鹿

河北魏县统筹水资源保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