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精准调度,筑牢山洪灾害防御底线
□通讯员 付举科 卢锡江
入汛以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均降水量625.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2%。受连续强降雨叠加影响,三都都柳江、荔波龙江等4条河流先后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12站(次),平塘六硐河、鱼寨河等10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13站(次),其中三都都柳江坝街站、荔波龙江群力站发生超历史洪水。
面对严峻复杂的洪水灾害防御形势,黔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召开防汛减灾专题会提前研究部署,安排12名州领导下沉县(市)分片包保,县(市)、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水务、应急、水文等部门枕戈待旦,密切监视江河湖库雨水情趋势,及时组织专家组会商研判,科学调度水工程削洪错峰,减轻江河行洪压力,连续奋战,有力保障沿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6月21日至28日,三都县连续遭遇三次特大暴雨袭击,都柳江大河、三合街道、都江等镇(街)河段洪水暴涨,危及沿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黔南州果断调度冷水沟分别于21日6时45分、23日20时25分、28日3时40分三次下闸削洪错峰,分别滞洪620万立方米、540万立方米、580万立方米,洪峰平稳通过大河、三合街道、都江等镇(街)河段。
闻“汛”而动,守牢山洪灾害防御底线
6月18日8时至29日8时,三都、都匀、独山、荔波4县(市)10个乡镇19站降雨量达600~800毫米,持续强降雨导致土壤含水饱和,山洪灾害风险激增。黔南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过程、全链条落细山洪灾害防控措施,将524处山洪灾害危险区风险划分为重大、较大、一般、低四个风险等级并细化防控责任和防控措施,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分级对防汛“三个负责人”开展业务培训。建立“监测—预警—叫应”全流程应急机制。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预警后,严格落实“州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的下沉包保制度,水务、应急、水文等部门24小时密切监视山洪灾害危险区雨水情趋势,联合发布山洪灾害风险预警11期,启动水旱灾害应急响应8次,及时向负责人发布预警短信8.2万余条,电话叫应负责人到岗履职800余人次,指导县(市)成功应对都匀凯口村“6·7”、平塘牙舟“6·20”等山洪灾害险情,提前组织9601名群众转移避险,实现“大灾零伤亡”目标,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未雨绸缪,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黔南州提前谋划争取,将瓮安大塘河、贵定云雾湖等4座存量病险水库全部纳入2025年全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计划,全州病险水库实现“动态清零”,及时消除水库度汛隐患。向上争取落实1276万元中央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对存在溢洪道受损、放水闸阀损坏等问题的103座水库进行维修养护,为汛期水库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积极协调省大坝中心在州内水库大坝安装渗流、变形等安全监测设施,实时对水库进行“体检”,水库管理实现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成立6个包县督导组定期深入水库现场暗访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及时发现整治度汛安全隐患。强降雨期间,叫应降雨落区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到岗履职,技术专家组第一时间赶赴平塘红旗、独山拉腊等水库现场妥善处置险情,成功应对全州14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全州水库无一溃坝。105座供水水库蓄水量达2.45亿立方米,较2024年同期多蓄17%,为今冬明春城乡供水提供水源保障。
心系群众,及时恢复灾区供水
三都县6月份累计降雨量达802.4毫米,超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县城及都江、周覃等8个乡镇44个村供水设施不同程度遭受破坏,16.25万人供水受影响。灾情发生后,黔南州及时成立三都县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有力统筹调度灾后重建工作。州水务局分管领导带队蹲点三都县,指导县水务局、县自来水公司优化城区受损供水主管抢修方案,“白+黑”24小时连续作战,于6月26日凌晨恢复县城供水,确保城区7万人供水安全。组织三都县成立9个工作组、23支抢修队伍、发动镇村干部群众1200余人争分夺秒开展供水设施排查抢修,提前3天完成受灾最严重的都江镇镇区应急提水工程建设,及时恢复都江镇镇区供水。充分发挥镇、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迅速摸清村组供水设施损毁底数,结合路、电、讯恢复情况逐村制定抢险计划,挂图作战、逐村攻坚,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供水抢险,以“硬核”举措推动受损供水设施全面修复,9.25万名群众恢复正常供水,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水务部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责任担当,为保障民生交出优异答卷。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7月7日
作者:付举科 卢锡江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