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筑防线
——北京房山区良乡排水所党支部50小时防汛纪实
□通讯员 于晓影 金良泽
自7月27日10时起,北京市房山区气象局连续升级暴雨预警,黄色、橙色直至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接踵而至。北京市房山区水务局于7月27日11时启动水务系统防洪排涝Ⅲ级响应,并于7月28日11时20分提升至Ⅰ级响应。
于晓影 摄
面对可能发生的极端强降雨,房山区水务局良乡排水所党支部闻“汛”而动、主动应战,自7月27日11时起,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连续奋战50小时,将党旗牢牢插在防汛一线。
面对预警升级与响应提级的严峻形势,良乡排水所党支部第一时间启动防汛预案,成立以党员骨干为核心的“应急调度指挥部”和“党员突击队”。来自防汛抢险组、机动巡查组、泵站运行组、监控调度组、信息数据组、后勤保障组的党员干部职工迅速到岗到位。
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科学调配力量。机动巡查组顶风冒雨,加密巡查频次;监控调度组寸步不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紧盯设备运行数据;积水点值守人员彻夜驻守,成为风雨中最坚定的“前哨”。排水所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迅速拧成一股绳,形成信息畅通、指令清晰、协同高效的防汛抢险“作战单元”。
危急时刻显本色,细微之处见担当。在50小时连续高强度的备勤值守中,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充分发扬“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优良作风,在看似“无险”的常态化工作中,展现出非凡的坚守与奉献。
移动的“指挥部”
良乡排水所所长济长岭带领副所长栗井元、刘小兵组成应急调度指挥部。他们是全所的“定海神针”,研判气象云图、分析泵站数据、协调全所人力物力,让指令清晰直达每个岗位。他们又是“闪电部队”,哪里有突发状况,哪里就有他们冒雨前行的身影。三人轮番驱车奔赴一线,踏遍辖区内20余处关键点位,小区积水、技术支援、应急处置等10余起现场突发技术问题都在他们的勘查研判、组织调度下顺利解决。与此同时,他们及时与交通支队、属地等单位沟通协调,实时传递积水信息与协同处置措施。这个始终冲锋在信息交汇点与险情最前沿的“移动指挥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领导班子的责任担当与高效执行力。
风雨中的“逆行者”
良乡排水所副所长张雨歆带领机动巡查组的党员任正栓、孙荣斌等同志,克服道路湿滑、视线受阻等困难,不断穿梭于辖区低洼易积滞水路段、下凹桥区等重点部位。他们在雨夜中累计巡查近千公里,细致排查每一处雨水箅子、井盖,徒手清掏落叶杂物,泥水浸透了裤腿也毫无怨言,只为确保城市“血管”入口畅通。
隐患前的“侦察兵”
预置值守在良乡东路下凹桥、多宝路下凹桥等点位的党员晋学兵、于海涛同志,在响应升级前便早早抵达了岗位。风雨中,他们实时观测雨情水情,打开雨水箅子加快排水速度并设置防护围挡,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经过他们的努力,两座下凹桥过往车辆与行人的通行安全得到保障。
监控里的“守夜人”
监控调度组党员张毓仙、宋晓蕊同志,24小时轮班坚守在监控室。他们密切监控着泵站每一组运行参数的变化,实时根据雨情水情统计辖区10座泵站的启停状态、降雨量、排水量。
机动巡查人员于倾盆雨幕下奋力排险,监控室内彻夜不眠的身影紧盯数据变化,后勤人员撑伞冒雨奔忙递送热饭,办公室电话的铃声与耐心解答始终未歇……在此次强降雨应对过程中,一个个湿透的背影、一次次准确的调度、一夜夜不眠的坚守,成为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对党忠诚和对人民负责的最好诠释。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8月4日
作者:于晓影 金良泽
责任编辑:王瑜 宋雨恒(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