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水库库区:水岸新天地 人鸟共家园
□本报通讯员 李婕 杨彦明
风轻雨润,拂柳含烟,群鸟翻飞。今年3月初,北京市密云水库管理处工作人员通过鸟类AI(人工智能)监测系统,在密云区太师屯镇小漕村鹤类保护栖息地,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和大鸨“结伴而行”的景观。这是近十年来,密云地区首次发现丹顶鹤。密云水库湿地已经成为鸟类天堂。
密云水库位于华北北部的燕山群山之中,处于候鸟迁徙通道上。近年来,密云水库管理处大力推进水库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库区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生态系统也更加健康稳定,密云水库湿地已成为众多鸟儿的栖息乐园。
持续推进库区鸟类资源本底调查
“2月23日,我们巡视时发现大约60只苍鹭飞抵密云水库‘鸟岛’,拉开了候鸟回归的序幕。从2月底至4月初,鹭、鹤、雁鸭等候鸟成群结队陆续地返回密云水库。”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生态所的管护员郑文帅介绍,苍鹭、白鹭等鸟类会择枝筑巢、育雏,而白枕鹤、丹顶鹤、大天鹅等鸟类稍事休息、补充体力后会继续向北方迁徙,寻找适宜的繁殖地。
鸟儿是水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密云水库管理处总结研究鸟类栖息地水生态功能提升等示范项目的成功经验,动态监测调查水库水鸟群落结构变化。
在具体监测工作中,管理处将人工与设备相结合,科学与爱好相融合,优势互补,根据留鸟及候鸟活动特点、规律,综合运用鸟类AI智能监测系统、红外相机、触发式红外监测仪、观鸟镜、望远镜等设备,详尽记录鸟类发现时间、种类、数量,繁殖季产蛋、孵化、育雏等情况,掌握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为密云水库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在鸟类资源调查中,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通过卫星遥测技术,进一步掌握了鸟类在密云水库的活动规律和对栖息地的需求,逐步建立起密云水库流域鸟类重要栖息地质量评估体系。”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环境科科长黄楠介绍。
结合环境、海拔、植被等因素,2023年,密云水库管理处在水库流域设置了16条样线和15个样点。据监测数据统计,密云水库地区共发现记录鸟类235种,不仅涵盖包括苍鹭、白鹭、骨顶鸡、赤麻鸭、北红尾鸲等密云地区常见鸟类,还记录了丹顶鹤、东方白鹳、大天鹅等14种国家一级、3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
扎实开展鸟类栖息地水生态修复
2023年,密云水库管理处在湿地建设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推进密云水库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和保护管理,构建鸟类美好家园。结合当前水库高水位运行常态化形势,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开展水库消落区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水位上涨较多的区域,已累计清除枯死木5万余株,开展水库消落区微地貌改造并监测数据变化,在库区北部库滨带水陆消落区、浅水区恢复和重建湿地400亩,种植水生植物,保持密云水库生物多样性。
“水生植物可以有效摄取水体中的氮、磷等元素,降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同时为鱼类、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生态效益显著。”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生态所所长孙威威说。
苍鹭、鸬鹚时而翩翩起舞,时而涉水觅食。4月1日0时起,密云水库进入为期近半年的禁渔期。今年是密云水库连续开展鱼苗投放工作的第22个年头。增殖放流可以充分发挥鲢、鳙、鲂等滤食性鱼类的净水作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改善水生态环境,为进一步维护密云水库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安全奠定基础。
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环境监测分中心通过加强水生态监测和数据分析,检验浮游植物、叶绿素、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多个参数,及时掌握库区及上游支流水质状况、库滨带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分布状况和鱼类物种信息,为密云水库水质安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水库水质始终保持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流域河湖环境持续改善。
放眼望去,水面波光潋滟,一群群体态优美、身姿曼妙的鸟儿,随风起舞,尽情嬉戏,为密云水库增添了勃勃生机。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5月25日
作者:李婕 杨彦明
责任编辑:罗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