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北京

恢复重建访斋堂

发表时间:2024-02-22
  □本报记者 许睿
  2024年春节,刘波与同事们比以往更加忙碌。“除了要做好防火、防冰冻、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等冬季常规工作之外,还要加快推进水库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刘波,是北京市永定河管理处斋堂水库管理所负责人。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过程中,他与同事在断网、断电、断路、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在斋堂水库坚守192小时,成功调峰错峰,为下游群众转移赢得宝贵时间。
  站上斋堂水库大坝,四下望去,上游冲刷淤积的垃圾已被清理干净,下游河道内的杂物也已不见痕迹,冰面如盖,远山似黛,一切是那么平静。但坝坡上的历史最高水位标识和刺目的洪痕线,以不容置疑的存在提醒着,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洪水。
  据刘波介绍,目前水库恢复重建的两个重点是清水水文站恢复重建和斋堂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清水水文站位于门头沟区清水镇上清水村,承担着清水河洪水的观测、报汛工作,是斋堂水库入库控制站。在应对“23·7”洪水过程中,清水水文站测验断面被全部冲毁,整个水文站受损严重。
  根据重建方案,清水水文站设计标准从二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同时不低于有实测记录发生的最大洪水。重建后的水文站将“向上生长”,提高加固基础,并把水情报汛机房、配电室、发电机房布置在管理房,高程满足百年一遇洪水位,确保洪水来袭时水情报送设备设施正常运转。
  “重建的清水水文站将按照‘无人值守’站点的标准建设,缆道房加大桩基埋深,使其防冲刷能力倍增,即便在危急时刻,人员必须撤离的情况下,也能最大限度保证设备的自动测流功能不受影响。”刘波说。
  “23·7”洪水过后,为全面完善北京市水文监测感知体系,北京市水务局专门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灾后水文监测感知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清水水文站在重建过程中,着力推动水文感知设施装备升级,增加配备固定雷达流量计、移动式雷达流量计等。“这些增配的设备,是要确保在紧要关头,水文设施能有效发挥自动测报作用,让水文站变成防汛救灾坚不可摧的‘堡垒站’。”刘波说。
  2024年汛前,清水水文站恢复重建工作将全部完成。届时,始建于1975年的“老站”会整装上岗,全面恢复测流能力。
  斋堂水库灾后恢复重建的另一重点任务——水库除险加固,点多、线长、面广且头绪繁多。受“23·7”洪水影响,水库部分泄洪建筑物及巡视路等水毁严重。从大坝到溢洪道,从金属结构到连接道路,从机电设备到监测系统……技术人员一米一米地查、一处一处地验,为水库进行“全面体检”,梳理形成共11大类除险加固工程内容,力争为水库打造一副“钢筋铁骨”。
  除了对坝体结构及周边设施进行修复之外,此次灾后恢复重建在水库自动化建设与管理方面也下足了力气。
  刘波介绍,下一步斋堂水库将进一步增加自动化监测设备,大幅度提升调度以及水库运维管理的智能性,比如配备了闸门开度传感器后,工作人员在值班室就能看到闸门提升的高度;增加闸门远程操控系统,减少汛期工作人员人身安全风险,提升调度精准度;增加智能巡查机器人、智能监控设备、智能卫星通信设备……“硬件软件双升级,保证防洪安全,心里更有底了。”刘波笑着说。
  除夕和初一,刘波选择在站上值班。“站上的饺子很好吃。”刘波说。守好一座水库,保护一方安全,他和年轻的同事们将继续坚守岗位,守护江河安澜。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2月22日

作者:许睿
责任编辑: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