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颗无私无畏的执法“螺丝钉”
——北京市水政监察大队队员群像掠影


□本报通讯员 袁洁
从2011年查处案件实现“零”的突破,到如今的中心城区排水行为日趋规范,排水执法作为北京市水政监察大队的重点执法工作,已经走过10个年头。回首这10年,是一个个踏实的脚印和可圈可点的印迹。
定标稳向
2010年1月,《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开始实施。2011年年初,北京市水政监察大队受北京市水务局委托开始行使排水执法职权。
在大队长王宝山的带领下,排水执法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2011年3月,大队实现查处排水类一般程序案件“零”的突破。此后,排水执法突出“专项执法”的作用,以“点”带“面”,辅以“地毯式”排查检查,强化联动机制运用,规范自由裁量从严执法。目前,每年排水执法实现一般程序处罚案件200件,罚款600余万元,全面规范了酒店、在建地铁工程、医疗、大专院校排水户排水行为,中心城区排水行为日趋规范。
排水执法有很强的专业性,副大队长汪政良多次与市排水集团沟通,促成两家单位共同制定《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及监察工作方案》,联动机制在排水执法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在同事们的眼中,汪政良总是冲在执法一线。某排水户违法排污暴力抗法时,他在现场;夜间采集违法向雨水管线排污证据时,他在现场;配合全市排水大案要案查处,驱车数百公里调查违法行为时,他在现场……同事们经常开玩笑地说:“别看头发都白了,还有股拼命三郎的劲儿。”
开疆拓土
排水执法在水政监察大队有一个“总枢纽”,那就是第五分队。第五分队的两位队长是典型的专业组合。
队长赵东领既是一名思考者也是一个行动派,反应可谓“神速”。一次执法行动中,赵东领接到举报电话,得知有人趁夜向雨水口排污,他立即联系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借助公安系统强制手段,现场完成所有调查工作并恢复原状。
副队长任雯雯称得上排水执法的“小喇叭”,每年数十次典型案例、专项执法宣传,曝光违法案件、宣传法律法规,都是她和党委办公室共同的“杰作”。
这对“搭档”是推进排水执法的“双驾车”,谋而后动,冲锋兼顾后方。
近年来,在如何强化排水专项执法上,他们下足了功夫,每年一个“大专项”兼顾全面铺展执法工作,数个“小专项”专攻社会关注度高和排污危害性大的排水户,“大小专项”双管齐下,借助排水重点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力量,他们在打击违法、规范排水方面打出了一个个的“漂亮仗”。
“独门秘籍”
市水政监察大队五个分队均有排水执法小组,五位副分队长担任组长,是大队排水执法的“先锋官”。
他们每年根据要求调整执法工作重心,开拓思路寻找“案源”,组织执法力量开展高效率执法工作。经过几年的积累,他们将“双随机”执法检查制度、“地毯式”排查、媒体关注和街道、排水集团分公司移交等方式,作为重点关注的主要案源。由大量案源催生出各具特色的执法技巧,每位组长都有自身的“独门秘籍”。
排水小组的队员也个个是精兵强将。第一分队王涛是名“老水政”,他擅长现场勘察,利用物业公司对小区内排水管线熟悉的优势,查处违法案件时“事半功倍”。
直属分队马立光是个“沟通能手”,他擅长讲法析理,通过观察当事人反应,及时调整谈话方向,促进调查顺利开展。
第三分队苏岩峰是个“机灵鬼儿”。在大队执法人员中盛传一个传奇“小窍门儿”——红墨水。他曾在检查污水来源时,将红墨水从当事人排水口倒入,只要在雨水口发现红墨水的痕迹,便可真相大白。
北京市水政监察大队开展排水执法10年来,每一名执法者都起着“螺丝钉”的作用。正是这种“螺丝钉”精神使他们将每一项执法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他们身上执着、果敢、坚韧不拔的精神将带领水政事业走得更远。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5月8日
作者: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