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派河触手可及
派河边的肥西滨河公园
□本报通讯员 孟一凡 文/图
七月中旬,在安徽省肥西县,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派河幸福河湖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在上派镇桃花潭项目节点,30余名工人正栽种月季、杜鹃等苗木。
“前夜下雨,得抢抓时机让苗木扎根。”负责园林绿化的存龙苗圃园林公司负责人陶有龙擦着汗说,当前是绿化收尾关键期,自2024年10月项目启动以来,已栽种月季、红花石兰、金丝桃等植被,形成四季常绿且景观色彩有别的效果。
作为肥西本地人,陶有龙介绍,桃花潭曾是荒芜的老桩裸地,后形成淝河干流出水渠,因邻近桃花镇得名。2024年,派河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项目,项目由黄河勘测规划设计院总包实施,规划在此打造“赏桃园、吟桃诗、过桃廊、祈桃缘”的诗意空间。
在项目现场,四个红色心形拱门相连形成的姻缘长廊十分吸引眼球,长廊尽头是一株高大的乌木树。
“这个节点的设计以‘桃花拂岸’为理念,融入幸福河湖元素,通过碎石小圆路、桃花座凳等构成整体的桃花形态。”黄河勘测规划设计院工作人员潘炜元介绍,他们计划在此打造一处集赏花、吟诗、过廊、祈缘于一体的休闲场所。
桃花潭是派河沿岸文化赋能建设的缩影。根据设计方案,派河沿线将规划多处节点:在岳小河,以名将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为核心,设计打造可旋转诗词景墙,展示《满江红》与山水画卷;在梳头河,结合“仙女梳妆”神话传说,建设波浪形互动秋千与梳子格栅装饰,将河长公示牌与绿化融入其中;在苦驴河,根据“神仙劈河”传说,塑造毛驴雕塑与蜿蜒水景,构建生态文化沟渠绿带。
一个个人水共生、文脉相承的节点,背后是设计团队的用心设计。“为了更好结合地方文化,设计团队前期充分调研,翻阅了大量文献。目的就是让市民感受到家门口的变化。环境美了,更有韵味儿了,能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潘炜元说。
“看得出,他们搞的设计很用心。”河边散步的居民王元培说,“我们爱来这散步,就因为景色美。”
幸福不止于风景。从桃花潭沿河向前走不到3公里,就是肥西滨河公园,退休职工倪凤珍刚忙完手头上的事,在凉亭里纳凉。
倪凤珍说,以前这是块烂泥地,雨天没法走,如今荒滩变公园,她一年前应聘了环卫岗位,工资一个月2500元,能补贴家用。自那之后,她见证了逐渐热闹起来的公园,也见证了大家爱护河湖生态环境的文明新风。“党和政府关心咱们,咱不得珍惜这好环境?”倪凤珍笑着说。
派河之变,惠及民生,为当地群众织就一张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的幸福网。
在派河幸福河湖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瞄准“防洪安澜、生态健康、环境宜居、管护智慧、文化彰显、发展绿色”六大核心目标,助力派河实现防洪排涝达标率100%,干支流水质提升至Ⅱ~Ⅲ类。立足长远,派河幸福河湖建设将借江淮运河航运的资源优势与文旅发展东风,把派河建设成一道风景线、一条经济带。
从荒地到文化会客厅,派河幸福河湖建设正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实践。母亲河换新颜,也让“幸福”二字,在肥西变得触手可及。“我们希望以幸福河湖项目建设为契机,用一河碧水吸引人、凝聚人,激发出城市发展的新活力。”肥西县水务局负责人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6日
责任编辑: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