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多措并举 以点扩面
定西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初见成效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地处黄土高原西部边缘地带和西秦岭末端,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每年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受自然条件差、环境恶劣、社会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制约,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成为该地区各项工作中最棘手的事情之一。百姓也长期处在“发一场山水刮一场泥,种一茬庄稼脱一层皮”的环境中,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着诸多艰难和苦涩。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项目的实施以及各项扶贫、扶持等政策的实施,在带动地方整体经济快速、转型发展的同时,对预防自然灾害工作也起到了全面的提升。

  如今,定西区初步实现“泥不出沟,水不下山”的治理目标。自2000年国家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定西区陆续完成全区19个乡镇的退耕还林实施及巩固工程、天保工程造林、三北四期造林三大工程,全区造林保存面积由1999年的57万亩增加到157.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9.2%提高到10.2%,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每年每平方公里5640吨降到现在的每年每平方公里1666吨。

  “平时可蓄水,暴雨时可拦洪,坝面可通路”,在全国各地兴建水利的同时,安定区建起的小型土坝也显示出了它在防御山洪灾害的功能。重点治理了安定区关川河,小碱沟及东、西河,有效地提高了主要河道防洪抗洪能力。同时,由于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小型土坝建在山体之间或者沟壑之中,平时可预存一部分降雨和地表水,当遇强降雨时,又有排洪泄洪功能,比大型水坝的用处更广,建设资金更划算合理。

  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中,甘肃省被列为全国8个重点防治省区之一。据了解,占全省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区山洪灾害危害十分严重,其中定西南部山区以及河西祁连山浅山区便是山洪灾害多发区域。

  与此同时,在定西一些山区,不少农民居住和劳作于山坡、山谷等地,极易受到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的侵袭。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影响,局地暴雨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灾害每年都会在甘肃屡次发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了解,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员中,70%以上都是因山洪灾害引起的。

  为此,近几年定西区不断实施完成的整村推进项目、异地搬迁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将分散的、居住条件偏远的、地理位置较差的群众集中选地、统一标准修建,不仅实现了易地搬迁、易地生存、易地发展、易地致富的目标,也合理地避开了山洪灾害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定西区注重加强防汛防灾的预警系统工作。在实现“村村通”的便利条件下,通过村广播站、电视台等提前发布灾害预报和信息,将应急防汛体系深入到每家每户,保证了防汛信息能够“发得到”,灾害信息能够“收得来”,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7月17日

马习文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