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资 讯 -> 西藏水利四十载——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
 
 
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西藏自治区水利厅2003年为民服务小记


    西藏自治区水利厅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大对农牧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赢得了农牧区群众的衷心拥护。

    2003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为农牧民群众办好通电、通路、通话、通广播电视等12件实事,以改善农牧民生活质量。根据这个总体部署,区水利厅在全年水利工作“四大突破”中,把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农牧区通电率、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利用水利工程为农牧民增收三件事列为其中三大突破,从人员调配、精力分配、经费落实等各方面给予重点落实。

    根据计划,水利部门全年解决357个乡、12万人以及200万头(只、匹)牲畜的饮水困难,建设百座乡村小电站,利用水利工程为农牧民增加现金收入1亿元。

    为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在全区水利工作会议上,水利厅董克义厅长和各地市水利局局长郑重地签订了工作责任书,明确了水利厅和地市水利局在完成三件实事中的各自职责,落实了具体责任人员。

    针对西藏水利机构理顺不久,人员配备还没有完全到位,建设管理经验还不够的实际情况,区水利厅进一步加大对各地市县水利部门的帮助和指导力度,四名厅领导对全区7地市分片帮扶,四名县处级干部长期蹲守在相关地市,进行检查、督促和落实。

    为了推动办好实事,从厅领导到普通职工,广大水利职工积极地转变工作作风,厅领导带头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泡在基层和建设工地,聆听群众呼声,现场办公解决工程建设的困难。有的同志刚刚回到单位马上又接到通知接着下乡,有的同志几乎跑遍所有的建设工地,有的同志一年下来人瘦了好大一圈。大多数同志都没有过一个完整的大星期,就连援藏工作人员也莫能例外。

    厅重点水利项目建设管理中心副主任张洪岭,对此深有体会:“来藏时,我想西藏气候恶劣,工作生活环境差,工作量肯定不会很大。然而到了西藏,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边的水利工作是这样的繁忙,承担的工作量比在内地多得多了,简直是身不由己,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事等着你去干。”

    厅属重点水利项目建设管理中心书记次仁加布同志,在连续检查灌区水毁工程和农民群众受灾情况后,因劳累过度而诱发心脏病,病逝于工地,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区水利厅董克义厅长在全区水利局长座谈会上曾动情地说:“面对这样一个造福人民群众、泽及子孙后代的事业,面对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水利发展机遇,全体水利职工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承受了空前巨大的历史责任和工作压力,在党和国家、农牧民群众和历史面前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表现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树立了良好的水利形象。”

    据统计,2003年西藏水利系统共为农牧民群众解决946个村18万人以及215万头(只、匹)牲畜的饮水困难;60座乡村水电站发电,共完成投资4.3亿元,加之农网改造共解决140个乡724个村28.26万人的用电问题;利用水利工程增加农牧民现金收入1.1亿元,实现了年初提出的农牧区人畜饮水解困、提高农牧区通电率、利用水利工程为农牧民增收的计划目标。

    为民办实事,事事得民心。区水利厅为民办实事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一些地方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工程建设修好了进村的简易道路,一些群众不计报酬自觉自愿地带领技术人员漫山遍野寻找水源,有的群众为了工程建设毫无怨言地拆掉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屋,举家搬迁新址;有的群众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帮助运送机电设备。

    昌都地区八宿县加东乡,前年山体滑坡,道路已不通一年多,但听说要修电站,群众自发地修了20多公里简易公路。

    察雅县香堆乡山高路窄,技术人员到该乡勘测地形,由于夜里连降暴雨,洪水冲毁了出山道路。为护送技术人员出来,乡里100多名群众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开山修路。当问及他们为什么时,朴实的群众只有一句话:“国家为我们办事情,我们出一点力当然是应该的。”

    为民办实事,犹如一曲高亢而优美的鱼水情深交响曲久久地回响在雪域高原,架起了党和政府与农牧民群众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作者:
  SRC-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