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资 讯 -> 西藏水利四十载——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
 
 
无悔人生谱写雪域高原水利建设新篇章
――访江苏省援藏干部、原拉萨市水利局局长汤超


    2001年6月,在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工作的汤超带着组织的殷切期望,带着江苏省水利干部职工的真心企盼和家乡亲人的强烈期待,满怀信心地踏上了援藏的征途,奔赴雪域高原,去到拉萨市水利局任局长,开始了他三年的援藏生活、工作。今年7月,他圆满完成援藏任务凯旋归来。最近笔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回顾三年的援藏生活、工作,汤超同志感慨万千,他自豪地说,人生中能有这段援藏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说自己无怨无悔。

    俯下身子搞调查  脚踏实地尽职责

    刚进藏时,为了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汤超不顾高原反应,刚刚休整两天就投入了工作。他虚心地向当地干部群众请教,认真查阅资料,并赴拉萨市七县一区实地调查研究,一个多月后,汤超就对拉萨市的水利现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方面的原因,拉萨从1998年才开始逐步推行工程建设“三项制度”,且进展较慢,建设投资每年在1000万元左右。针对这一实际,汤超和局领导一班人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建一批重点工程,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培养一批建设管理人才,富裕一方农牧民群众”的思路。为了把每一个工程都能建设成为优良工程、精品工程,在汤超的积极努力下,拉萨市水利局党组多次向市领导汇报,批准成立了“拉萨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拉萨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同时,汤超还通过水利部淮委、江苏省水利厅的对口援助,先后争取到了8名专家援藏,帮助拉萨市进行工程建设管理。此外,在工程招投标中,汤超还积极引进内地高资质的监理、施工单位,提高了工程建设水平。

    通过2002、2003年的建设,拉萨市水利局开工建设并完成了一大批防洪、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病险水库加固、水源、生态治理等工程。近三年来,共完成投资2.7亿元,拉萨河城区中段防洪工程等大中型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通过近三年的水利建设,提高了拉萨市及县城的防洪标准,改善了市县水利基础条件,为拉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同时,农牧民还通过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增加了收入,据统计,仅2003年全市农牧民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就增加现金收入达1500万元。

    干部援藏和经济援藏相结合是援藏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进藏以来,汤超经常向江苏省水利厅领导汇报拉萨市水利工作情况,以得到理解与支持。2001年8月,原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黄莉新率考察团进藏,针对拉萨市水利局办公条件差的状况,决定援助200万元用于水利局兴建办公楼,同时援助70万元购置越野车一辆;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院为办公楼无偿提供设计。在江苏省水利系统的无偿支援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关心下,大楼于2002年10月破土动工,2003年7月建成,并通过竣工验收,大大改善了该局的办公条件。汤超还积极与对口援助单位水利部淮委联系,争取支持。
  
    2002年5月,淮委专家组赴藏,送来了17台微机,并建成了局域网,使水利局办公自动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乐于奉献高原  树援藏干部形象

    进藏工作后,汤超才真正了解了远离家乡方知思念的含义。汤超说,他父母亲年事已高,父亲身患癌症,母亲患糖尿病,都需要照应;子女就读高中,需要父母的教育……但是,既然来援藏,就知责任大。进藏以来,汤超到县乡调查研究及下工地达200余天;而每次回内地休假,汤超还要为拉萨市的水利项目奔波。每到汛期,汤超和局领导班子成员又一道奔赴险工险段,精心组织,不分昼夜地排除险情。2002年汛期,汤超感冒发烧连续一个多星期,局领导和同志们让他休息,可他为了不影响工作,都是上午到医院输液,下午又在抢险现场亲自指挥抢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3年带领拉萨市水利局干部职工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拉萨水利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汤超本人也获得了多项荣誉:2002年6月,汤超被拉萨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这也是第三批北京和江苏援藏干部中惟一一位获此殊荣的;2003年4月,汤超被自治区水利厅评为全区先进工作者;2001年至2003年,汤超连续三年被拉萨市水利局党组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公务员。今年5月14日,拉萨市水利局的退休老干部和职工自发组织,集体向汤超赠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感谢汤超局长数年来对我们退休职工的亲切关怀和无私帮助,特致锦旗一面,以表达我们的无尽感谢和崇敬!”这既是对他本人工作的嘉奖,也是对众多默默无闻地奉献在援藏工作的人们的肯定。

    来源:江苏水利网


  作者:
  SRC-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