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资 讯 -> 西藏水利四十载——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
 
 
西藏水利发展:珠穆朗玛作证

新版大标题.gif

  穿行于雪域高原之上,从丰收在望的雅砻灌区到巍然屹立的满拉枢纽,从汹涌澎湃的一江两河到遍洒甘泉的饮水工程,记者感受着各族人民同庆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欢欣鼓舞,也感受着中央支持西藏水利事业发展为高原带来的沧桑巨变。

  让雄伟的珠穆朗玛作证,让时间和历史作证,让我们一起倾听西藏水利发展那一曲曲壮丽凯歌。

 

  在一张白纸上描绘雄伟蓝图,西藏水利迈出跨越式发展步伐

 

  “一张白纸,一片空白”,工作了40多年的老水利人边多回忆起和平解放初期的西藏水利时如是说。

  就让我们把时间调回半个世纪,看一看当时的西藏: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有少量的自流灌溉设施,土地灌溉面积只有28万亩,绝大部分土地得不到有效灌溉。仅有的一座供上层统治者享受的125千瓦水电站,已然停止运行,农牧民群众根本不知电为何物。雅鲁藏布江、年楚河、拉萨河等大江大河均处于不设防状态,山洪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

  此时的西藏可以说是百废待兴。

  从和平解放到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西藏进入崭新的历史进程。伴随着这一历程,西藏水利开始在“一张白纸”上描绘美丽的画卷。这一笔一画,都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水利人的关心与支持。

 

  1953年,万里雪域高原的地平线上出现了13个水利技术工作者的身影,这是党中央派来的西藏水利工作队。西藏近代水利建设的序幕由此揭开。

  刚刚和平解放的西藏,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社会局势动荡不安。由党中央派来的第一代水利工作者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开始着手组建水利机构,建立水利队伍,紧紧依靠农牧民群众开展水利工作。由于条件限制,水利工作者完全靠自己的双手开创水利发展的新历程,就连小水电站建设中的水轮机也由自己动手制作的木制水轮机来代替。面对着这些水利工作者,难怪一位国外的同行进藏后发出惊叹:他们习惯于用双手创造奇迹。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在艰难的情况下,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西藏小水电站建设最高峰多达600余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突破100万亩。

 

  1980年3月,中央召开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西藏紧随内地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西藏水利也由此迈进新的发展阶段。

  水利援藏紧紧跟随着中央对援藏工作的部署。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作出“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战略决策。水利部立即派出工作组赴西藏实地考察,年底在中央各部委中率先召开了水利援藏工作专题会议,共确定了包括满拉水利枢纽、10个小水电站等重点工程在内的29个援藏项目,总投资达17.58亿元。2001年,中央召开了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水利部再次在中央各部委中率先召开水利援藏工作会议,制定了《水利部援藏工作“十五”总体规划》,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动员全行业力量,大力度、全方位地做好援藏工作。


  2004年,水利部又一次派出工作组进藏考察,在西藏林芝召开援藏工作会议,检查各项援藏工作的落实情况,进一步推动水利援藏工作。

 

  西藏水利的发展,倾注了水利人的情怀。水利部多位部领导不顾高原反应、条件艰苦,先后几次进藏考察水利工作,落实水利援藏规划和建设项目,慰问西藏水利基层单位职工。从1991年起,水利部即派驻第一批水利援藏工作组,到今天已连续派出9批工作组常驻西藏,直接参与西藏的水利建设。他们牢记部党组的重托,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援藏工作的方针政策,带着对西藏人民的深厚感情,克服了种种困难,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把自己的宝贵年华和聪明才智奉献给雪域高原的水利事业,与当地同志一道把党的温暖送到了西藏各族群众的心坎上。在这茫茫高原和雪山草地之间,他们中有的走遍了西藏74个县市中的72个县市,有的在西藏一呆就是8年,有的打着点滴坚守在海拔4000多米的水利工地上。长期的缺氧状态加上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使每一位援藏干部身上都刻上了高原烙印:身体素质下降,心室增大,视力下降,血压升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西藏各有关方面的信任、尊重和好评。自治区原副主席加保称赞他们是为西藏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干部。

  针对西藏经济基础薄弱,中央加大了“输血”力度,为西藏水利建设安排的投资规模多年来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十五”期间,水利部援藏计划资金达48.85亿元,与“九五”相比增长近一倍。这一数字,比西藏和平解放至上世纪末所形成的水利固定资产的总和还多。在这48.65亿元中,中央投资占到40.96亿元。前所未有的投资力度,让西藏水利进入了大规模建设时期,办成了西藏多年来许多想办而未办成的事情,各项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发展势头。

  水利援藏机制不断创新。第二次水利援藏工作会议确定了水利部直属单位和流域机构对口援助西藏水利单位的新机制,由14家部直属单位和流域机构对口援助西藏14个水利部门,并已签订两轮对口援藏协议。水利援藏工作再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成为各部委援藏工作的典范之一。各对口援藏单位认真确定对口援助项目,在人才援助、技术培训、信息化建设及干部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改善方面做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水利援藏的思路不断调整。在援藏中,水利部更注重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增强西藏水利自我发展能力结合起来,注重提高水利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建立高素质的西藏水利干部队伍。“十五”期间,全国水利系统为西藏水利行业举办了30多期培训班,培训水利干部职工千余人次,为提高西藏水利职工的综合业务素质和建设管理水平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水利援藏更把可持续发展的治水理念带进了雪域高原,把先进的管理经验送到了藏族同胞心中。水利援藏,让西藏水利规划工作明显加强,前期工作质量显著提高,建设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水资源统一管理开始起步,人才紧缺矛盾得到缓解……西藏水利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照亮雪域高原小康之路,水利援藏让农牧区变化日新月异

  走进夜色中的西藏雪域,在群山的怀抱下,山南地区洛扎县拉康镇乡村灯火通明。盏盏灯火,犹如一颗颗夜明珠,散落在暗夜中的山谷。电视里藏语频道播放的电视连续剧,不时引来人们阵阵开怀大笑,传向远方寂静的山谷。满头白发的老阿妈拉姆告诉记者:“活了70多岁,听说神仙才有‘夜明珠’,可以把黑夜变成白天,做梦也没想到我家也有了‘夜明珠’,感谢共产党、人民政府给我们带来了光明!”

  是乡村小水电建设,为边远地区送来了“夜明珠”,在雪域高原上空描绘出一幅幅繁星密布的美丽画卷,让入夜的高原不再黑暗。和小水电建设一样,每一项水利援藏项目都点亮了西藏各族人民心中的明灯,点亮了农牧民致富的希望。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次仁表示:水利援藏拉动了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据初步统计,截至2004年底,“十五”期间已到位水利资金32.08亿元。2003年,水利在西藏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中占到近10%的份额,利用水利工程建设为农牧民增加现金收入1.1亿元,成为西藏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40年弹指一挥间,西藏水利告别了过去的“一张白纸”,40年取得了过去数千年所没有的发展成绩。据了解,自1955年至今,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西藏水利事业从和平解放初期仅有一些自流灌溉渠道,发展到逐步建立起了具有防洪、灌溉、发电、人饮等多种水利功能体系。

  正是因为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农牧业生产才走向了稳产高产,人们不再为温饱问题而担忧;洪水不再如猛兽般吞噬人民的生命财产;远离水源的人们不再焦渴,清凉的自来水带着水利人的深情厚谊流入藏族同胞的心中……水利援藏让一座座“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落户雪域高原。

  水利援藏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强烈的爱国热情,成为西藏各族同胞特别是广大农牧民群众歌颂党的恩情、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伟大祖国的宝贵财富。

 

  当西藏各族同胞驻足回首历数四十年亲身经历的巨大变化的时候;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农牧民满怀希望展望未来的时候,映入他们眼帘的,是那遍布雪域高原的一批批水利工程;植根他们心底的,是几代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水利“亲人”。

  走进八宿县然乌乡王排村,听说水利人来了,农牧民群众自发地捧着哈达,捧着浓浓的酥油茶和醇美的青稞酒,一定要把水利人请进家里面,好好感谢一下“亲人”。走进日喀则市甲措雄乡塔干拉村,家家户户的院中都安上了自来水管。洁白的哈达系在自来水管上,藏族同胞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心情。村长尼玛多吉的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

  回顾历史,重温辉煌,成绩催人奋进。明年将转入“十一五”计划,水利援藏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水利部援藏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期间西藏水利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水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从根本上改变水利基础设施匮乏的不利局面,提高水资源管理和水事管理能力,坚持水利建设向“三农”倾斜,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兴建大型骨干控制性工程,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5年9月1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