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老骥伏枥志千里 发挥余热显担当

发表时间:2024-12-06
  □本报记者 苏晨

  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天朗气清。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9号院曹征齐的家中,记者见到了这位老先生。虽然他的头发与眉毛已经花白,但双眼炯炯有神,说话思维清晰,全然看不出已至耄耋之年。他的家中,四列整整6层的书柜,占了一整面墙。书柜中,整齐排列着文学、历史、水利等各类书籍;书柜顶上,有序摆放着小浪底工程建设期间与多位国家领导人的珍贵合影。

  采访从曹征齐回忆小浪底工程建设岁月开始,谈及当时工程应用的各类创新技术时,他情不自禁地用手在桌上不停比划,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提及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升船机工程——三峡升船机时,他更是拿出纸笔为记者详细介绍其构成和运行原理。“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工程科技界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任重道远。”曹征齐说。

  采访中,曹征齐捐赠给三峡工程博物馆的工程验收资料证书,让人印象深刻。资料明细表中按三峡工程验收各环节,详细罗列了验收单位、验收时间、验收照片、验收成果等信息,曹征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体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在担任中国水利学会第7届秘书长期间,曹征齐还组织编写出版了《命脉——新中国水利50年》《中国水利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专集》《九五期间水利科学技术重大进展》《大江大河治理和开发》《专家传略》等,带领秘书处成员组建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申办、设立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与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共同组建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成立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和制定奖励条例……曹征齐像是一本厚重的书,回忆往事时,虽然有些记忆略显模糊,但也难掩他为我国水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欣喜与自豪。

  “退休后我继续参加长江三峡工程验收和质量检查工作,担任南水北调常聘专家。自己学的专业还能继续发挥作用,很欣慰。”曹征齐与妻子都是清华大学水利相关专业出身,多年来,夫妇二人携手深耕水利,共同进步。

  时光荏苒,像曹征齐一样的老水利人虽已至迟暮之年,但他们仍保持着年轻时那颗赤诚之心,为水利高质量发展、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10月30日

作者:苏晨
责任编辑:王瑜 王景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