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想敢干 善作善成
发表时间:2024-11-29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正在田间忙作的李开发 孔琦 供图
□本报通讯员 孔琦
20世纪90年代初,百万三峡儿女响应国家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号召,“舍小家,为大家”,异地搬迁。其中,1.0142万名三峡移民迁入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吉安市峡江县、宜春市奉新县等5市7县,遍布146个安置点。
2001年至2002年,峡江县接收安置三峡工程重庆库区云阳县农村外迁移民238户1093人。其中,水边镇毛坝新村安置了40户185人,李开发一家就是其中的一户。
刚来毛坝新村时,移民对水稻种植不熟悉,依旧选择种植玉米、红薯等旱作物。但李开发很发愁,积极向当地政府寻求帮助,向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学习水稻种植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开发终于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并于2004年承包了村里100多亩水稻,全部实行机械化种植。
李开发“长了本事”后,当起了村民的“师傅”,并有了更大的“野心”。
“一个村一定要有一个支柱产业。”带着这样的信念,李开发引导村民走上了蔬菜产业化发展之路。“毛坝新村离县城5千米,旱地多,可以作为承接县城居民需求的‘菜篮子’。村民以前在老家就有种蔬菜的习惯,我们也引进了一家蔬菜种植公司,以后可以采取‘公司+农户’模式。”李开发对未来充满信心。
此外,峡江县农业农村局邀请江西农业大学技术专家为农户开展农业技能培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分析、讲解水稻新技术及冬种生产技术等科学知识。“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农业专家的指导就像一颗‘定心丸’,有了他们的帮助,相信作物产量一定会增加。”李开发高兴地说。
通过近20年的努力,李开发成为毛坝新村农业种植大户,也是移民发展致富典型人物之一。下一步,他将研究发展水稻、油菜风干技术,探索更多致富机会,带领大家一起奔向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10月16日
作者:孔琦
责任编辑:罗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