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福明:打造生态走廊





  ●时间:2005年6月
  ●地点:山东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
  ●被采访人:山东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研究员、中国工程设计大师耿福明


  记者: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性调水工程。该工程对山东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方面有哪些影响,其意义何在?


  耿福明:山东省是资源型缺水的经济大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44立方米,不足全国的1/6。由于缺水,给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青岛供水危机到80年代末期以济南、淄博、潍坊、烟台为代表的城市缺水,到20世纪末,几乎全省所有的城市都不同程度的出现缺水,水已成为制约山东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占全省土地面积73.7%的受水区在2010年、2030年后,分别每年调引长江水14.12亿立方米和34.54亿立方米,供水的范围涉及除临沂、日照外的15个地级市,覆盖107个县,可从根本上缓解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压力,解决制约水资源影响山东发展的“瓶颈”。


  引来的长江水向城市和工业供水以后,还可有效地减少地下水的超采,不断缩小地下水漏斗区,控制海水内侵。同时输水沿线的地下水,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充,达到恢复生态的目的。南水北调的实施,还可以把城市挤占农业的用水逐步返还给农业。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将在齐鲁大地形成南北贯通、东西互济的“T”字型调水大动脉,可实现长江水、黄河水、淮河水和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既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有生态效益,对于山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和重大战略意义。


  记者:南水北调工程山东段有哪些特点?


  耿福明:一是治污任务比较重。以南四湖、东平湖为代表的整个输水沿线水污染比较严重。从苏鲁省界到黄河以南的输水线路几乎全部是在该地区的最低点,无法进行导流,治污是无法回避的。在治污过程中,我省在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的同时,加大结构性污染治理力度,坚决关闭治理达标无望的落后生产线,并通过工程措施,对经过污水处理厂出来的中水,通过层层拦蓄,使其回用,在南水北调输水期保证处理过的中水不直接进入输水干线。根据山东省的特点,我们的做法叫截、蓄、用工程。这样,使处理过的中水和“清水走廊”之间形成一个屏障和缓冲带,不影响干渠的水质。


  二是建设管理模式不同。这也是山东和其他省(市)建设管理模式不完全相同的特点之一。2002年9月,山东先于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近一年,成立了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指挥部。省长和分管水利、环保的副省长任指挥和副指挥,省直的20多个厅局负责人和15个市的市长都是指挥部的成员。只有日照市因为涉及不到,没有参加。临沂市因为涉及到治污和截污导流任务,市长也是省指挥部成员之一。随后,2003年8月,山东早于其它省市又成立了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作为省指挥部的办事机构,既承担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又承担着项目法人的职责。随着国家对南水北调项目法人方案和建设管理体制政策的出台,2004年,省南水北调建设管理局受省政府委托作为出资人代表组建了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干线有限公司已开始全面履行各项建管职责,但由于人员还没有到位,仍和省南水北调局实行合署办公的形式。今后,我们将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关于项目法人建设管理的政策要求,体制逐步过渡分开。

 
  山东省南水北调的前期工作、移民征地、截污导流和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等工作都由省建设管理局承担并统一组织实施,减少了中间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我认为,在目前条件下,山东省这种南水北调建设管理体制工作比较得力,成效显著。


  记者:南水北调山东段的工程已开工建设两年多了,在建设过程中有哪些难点?

 

  耿福明:南水北调工程山东段的难题有三个方面。


  一是水质污染治理难题。由于山东省境内的输水线路采用原有的河道和湖泊,这样,就形成输水线路与原有河道、湖泊平交。由于南四湖地势低洼,来自苏鲁豫皖四省河流都流入南四湖,所以污染相对严重。因此,治污是东线的一大难题,更是山东省的难题,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是征地拆迁难题。由于南水北调工程沿线要经过枣庄、济宁、泰安、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潍坊等市的几十个县(市区),沿线的征地拆迁工作量大,任务十分艰巨。尽管南水北调征地提高补偿标准,但由于其与城市房屋占地建商品房拆迁的补偿标准相比较低,征地拆迁难度很大。按照国家政策,又不能采取强硬的措施,强行占地,只能积极与当地政府协调、沟通,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尽快拆迁到位。目前,由于拆迁征地工作的因素,已经影响了工程的工期。


  三是工程技术难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距离千余公里,地形和地质条件复杂,既有平原、又有丘陵,局部段还要穿越山区;既有穿黄河枢纽工程,又有穿越济南这样的省会城市;既要解决冬季长时期输水问题,又要解决邻黄河高水位深挖方渠道的边坡保护问题。在济平干渠工程中,渠道最大挖深近40米,深挖边坡加固问题,渠道防渗漏、防扬压、防冻胀、防湿陷等问题都需要研究解决。


  记者:在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之前,引黄济青工程是山东省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与引黄济青工程有何不同?


  耿福明:南水北调与引黄济青工程不同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规模、重点难点不同。引黄济青的规模、重点难点问题都没有南水北调这么大、这样复杂。当时,引黄济青工程主要是资金问题,国家批准8亿投资不得突破,实际上是限额设计。为解决调水水质问题,引黄济青工程采用的是渠道立交全封闭的交叉,外边水进不到渠道里,水质污染较少。而南水北调的输水大多是利用原来的河道、湖泊,交叉很多。特别在鲁南,输水干线基本处在低处,水质容易被污染,这也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最大的难题。


  二是工程管理模式不同。引黄济青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水利基建项目,主要采取的是以民工会战的施工方式,管理比较粗放。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采取的“四制”管理方式,在施工方法和工艺上以现代化机械施工为主。


  三是征地移民工作不同。引黄济青工程在征地移民时,还没有全部包产到户,政府统一安排,一声令下,在不到一个月内征地拆迁就完成了。而现在土地包产到户后,南水北调征地移民拆迁涉及到每个移民的具体利益,工作量和难度远远超出引黄济青工程。


  四是投资不同。引黄济青工程当时虽然是国内最大的调水工程,全长大约近300公里,工程总投资8亿元,但与南水北调输水线路几千公里、投资上千亿元相比,小了很多。


  记者:引黄济青工程当时污染较少,但南水北调东线治污是关键。对南水北调的污染防治问题,你怎么看?


  耿福明:目前,山东省的治污单元控制工程方案通过了省里的审查后,已上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等待审批。治污是南水北调东线成败的关键。我认为,只要治污资金有保证,各项治污措施落实到位,控制运行得好,整体调度得好,是可以保证水质达标的。


  目前,我省正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遵循循环经济理念,按照“治”、“用”、“保”并举的小流域控制思路,实施污染治理、水资源循环利用、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并举的策略,进一步加快治污工程建设步伐,努力完成南水北调治污工作目标责任书确定的任务,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为“清水走廊”、“绿色走廊”“生态走廊”。

 

  记者:山东南水北调工程在建设的同时,前期工作也在抓紧落实。目前,山东的前期工作进展如何?


  耿福明: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的11个单项工程中,济平干渠工程、韩庄运河段工程已经开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其余9项工程都处在可性行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编制和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防洪影响评价、矿产资源占压、地质灾害评估、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文物保护专题报告等各项专业论证和评价报告的编制、审查和审批过程中。南四湖水资源控制及水质监测工程、二级坝泵站工程初步设计已获国家批复。南四湖~东平湖段工程可研报告已经过水利部审查,待国家发改委组织评审和批复。穿黄枢纽工程的可研报告通过了中咨公司评估,待批复。南四湖下级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鲁北段工程、胶东干线济南~潍坊段工程、东平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等单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督查、初审和预审工作已经完成。泰安宁阳、菏泽东鱼河、济宁微山、枣庄薛城等4项截污导流工程的前期工作已经开展,争取年内开工建设。东线一期工程的总体可研报告已于3月份编制完成并上报水利部。


  记者:据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在建设管理中,已经体现了许多新思路,新办法,它对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耿福明:从建设角度说,南水北调应用了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这对指导今后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已与省内外十多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设计和施工单位合作,在工程的总体方案优化设计,渠道防渗、防冻胀、防扬压、防湿陷技术,大型渠道砼衬砌机械化成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10多项试验和技术创新研究,其中两项被列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和重大技术引进948项目。

 
  从建设管理角度说,以前山东的引黄济青工程、东调南下工程、小清河等比较大的工程沿线涉及的也只是几个市、县,投资也只有几亿元,而南水北调这样规模宏大工程的建设,将大大提高驾驭大型工程建设的能力,使我们的建设管理水平前进一大步。


  记者: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实行的是准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你怎么看待这种运作方式?目前还存在着哪些难题?


  耿福明:要构筑政府宏观调控、准市场运行、企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的新机制,实现运行机制的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认为,要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加深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调水工程建设管理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集供水、防洪、改善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为主兼有经营性的特大型调水工程,既要看到工程的社会公益性,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工程建设中少走弯路,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同时又要研究如何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和手段管理好工程,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本站采访组 李先明 赵洪亮 苏冠群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