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畔话古今





  东平湖是古老的。据文字记载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由于黄河频繁决口改道,东平湖受泥沙淤积影响不断演变,至北宋末年,逐渐形成了以梁山为主要标志的湖泊,古人也称其“梁山泊”。北宋以来,梁山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这就是《水浒传》中水泊梁山的历史背景。北宋以后的数百年间,梁山泊从盛到衰,明代以后的东平湖则成了“八百里梁山水泊”的唯一遗存水域。尽管如此,东平湖仍以长年124平方公里(夏季可达180平方公里)的水面,位居山东省内第二大淡水湖。


  东平湖是有名的。不仅它所在的东平县从西周到清代,东平曾为国、郡、路、府、州,不仅是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历朝历代人才辈出。像隋朝瓦岗寨起义的程咬金,宋朝的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都家喻户晓。


  东平湖又是引人注目的。因为南水北调工程赋予它新的历史使命。东平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最后一个调蓄水库,肩负着沟通黄河、淮河、海河和连接胶东输水干线、鲁北输水工程的重任。


  在南水北调工程兴建之前,由于黄河下游河道堤距上宽下窄,排泄能力上大下小,几乎相差一倍以上,东平湖以下黄河窄河道只能防御洪水,因此东平湖就成了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的重要工程。它调蓄黄河、汶河洪水,控制黄河艾山站下泄流量,以确保山东省会济南、津浦铁路,胜利油田和沿线千百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建库4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东平湖是黄河下游运用频繁、作用明显的分滞洪工程,对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以后,东平湖又承担了重要的调蓄任务,从千里之外调来的长江之水经过它的调蓄以后,即可源源不断地送到山东半岛、鲁北地区和天津,以及河北的冀东地区,解决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因此,东平湖又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盛夏季节,记者从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的韩庄运河溯流北上,领略了浩瀚的微山湖胜景,又沿着梁济运河与柳长河来到了东平湖畔的东平湖渠首闸建设工地。渠首闸已经基本建成,为了拍摄渠首闸的全貌,我们借用了附近渔民的一条小船。


  当热心的渔民划着小船,把记者载向湖心的时候,船后泛起的水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水花为什么是浑浊的呢?经过与岸边当地老乡交谈才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东平县的旧县乡号称粉条第一乡,这里聚集着大大小小的家庭作坊式的地瓜粉条加工点,较大型的不说,就是一些小的加工点,每天也要处理100~200斤地瓜。这些加工地瓜粉条过程中形成的浆水,没有统一的排污通道,就几乎都排到东平湖里了。一个渔民说,这些地瓜浆水不仅污染了湖水,而且鱼也无法生长。的确,在另一条小船里,渔民正在把捞的鱼往筐里捡,那鱼真是小得可怜。渔民说,过去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在鱼越来越少,越来越小,要想靠水生活是不行了。不少渔民只好弃船上岸到城里打工。


  东平湖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重要调蓄水库,千里迢迢,花费巨资,从长江调来的救急水、救命水,都汇集在这里准备向北输送,如何保证这里的水质就显得至关重要。否则,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成一条“清水走廊”和“绿色走廊”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但是,这种担忧随着采访的深入,正在逐步消除。因为山东省为切实改善南四湖、东平湖及省辖淮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确保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水质目标的实现,已经决定从今年开始实施两湖及省辖淮河流域“碧水行动计划”。


  据悉,“碧水行动计划”以南四湖、东平湖综合整治为重点,从每一条河流入手,按照目标、总量、项目、投资、责任五位一体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思路,实施水污染治理、污水资源化、流域生态恢复与保护并重策略,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争取在2010年以前,基本解决南四湖、东平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省辖淮河流域生态与环境的明显改善。为此,山东省专门编制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水污染防治总体规划》,计划投资113.3亿元,建设5大类396个治污项目,分别比国家治污规划增加投资26.4亿元和179个项目。


  如此大的决心和气魄,如此多的投资和项目,等到规划变成现实的那一天,不仅东平湖,乃至与之相关的南四湖及其省辖淮河流域水环境状况将会大大改观,而且还会凭借着从东平湖输出的两条南水北调输水干线,向黄河以北和胶东地区输送符合标准的洁净水。


  我们满怀希望,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本站采访组苏冠群 李先明 赵洪亮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