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湖长平 风正潮新涌
□本报通讯员 邵潮鑫 王逸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和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太湖流域地处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交汇地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服务国家大局,着力提升流域治理管理能力,推动流域水利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实施一轮治太 守护河湖安澜
长期以来,太湖流域缺乏骨干洪水通道,流域河湖水系有网无纲,防洪标准偏低,洪涝灾害威胁严重。
1987年,《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获批复,太湖流域有了第一部流域性的治理规划,拉开了太湖流域综合治理的序幕。
1991年汛期,太湖发生了流域性洪水,当年9月,国务院召开治淮、治太第一次工作会议,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部署实施太浦河、望虞河、环湖大堤等11项“一轮治太”骨干水利工程建设,于2005年左右基本完成。流域“洪水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利用太湖调蓄”的防洪工程体系初步形成,一举扭转了河湖水系有网无纲、缺乏行洪骨干通道的不利局面。
在治太骨干工程建设过程中,太湖流域又遭遇了多次大洪水,治太骨干工程均发挥了应有的减灾效益,特别是有效防御了1999年发生的流域特大洪水,治太骨干工程直接减灾经济效益达90亿元左右,是此前开展治太骨干工程建设投入资金的两倍。
强化综合治理 保障“四水”安全
进入二十一世纪,流域治理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防洪、供水、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也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形势。
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当年6月,国务院在无锡召开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谈会,要求加大综合治理力度。2008年5月,国务院批复《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水利部成立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利工作协调小组,协调推进《总体方案》实施。
2008年以来,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实施,21项流域综合治理骨干水利工程打捆列入了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新孟河拓浚延伸、扩大杭嘉湖南排等18项工程已建成并发挥效益,吴淞江工程正在全面建设。“充分利用太湖调蓄、北向长江引排、东出黄浦江供排、南排杭州湾”的综合治理工程格局进一步完善,“以长江、太湖-太浦河-黄浦江、山丘区水库及钱塘江为主,多源互补互备”的流域水源地布局基本形成,流域防洪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专门询问了太湖的水质如何,还有没有蓝藻。多年来,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污染防治、引江济太、蓝藻防控、生态保护修复等一系列措施,流域河湖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3年太湖主要水质指标达到2007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平均蓝藻密度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低,富营养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太湖健康状况评价首次达到健康水平,连续16年实现国务院明确的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的“两个确保”目标。
积极改革创新 依法治水管水
太湖流域抢抓机遇,守正创新,持续提升流域治理管理效能。
2011年,全国首部流域综合性行政法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颁布施行,树立了流域立法的重要里程碑。
2016年,在党中央作出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战略部署后,太湖流域管理局迅速制定印发《关于推进太湖流域片率先全面建立河长制的指导意见》等流域性指导文件,2017年底太湖流域片五省(直辖市)率先基本建成河长制体系。2018年,全国首个跨省湖泊湖长高层次议事协调平台——太湖湖长协商协作机制建立,2019年拓展为太湖淀山湖湖长协作机制。近年来,太湖流域管理局持续构建完善流域片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等,不断强化河湖长制。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太湖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同年9月,太湖流域调度协调组成立,流域治理和调度工作迈上新的台阶。近年来,太湖流域先后夺取了防御2016年、2020年流域性洪水的重大胜利,有效防御了“烟花”“梅花”“贝碧嘉”等多个强台风袭击,成功应对了2013年、2022年罕见气象干旱,顺利实施了2022年助力上海抗咸潮保供水专项行动。
在“智慧太湖”基础上,数字孪生太湖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数字孪生太浦河、太浦闸相继建成并投入运用,太湖流域多目标统筹调度“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一体化系统在实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乘着长三角东风,助推高质量发展。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宣布,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此后,《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推进太湖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太湖流域支撑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协同治水行动方案》迅速出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利规划实施,绘就了长三角水利发展蓝图。
太湖流域各级、各地水利部门共同发力,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共同书写更加丰富、更为精彩的“水文章”——
纵深推进太湖、太浦河、淀山湖、元荡等重要跨界河湖共保联治,着力打造造福流域人民群众的幸福河湖,构建共治、共管、共保、共享的水利工作格局,助力长三角地区跨界水体治理从“独奏”变“交响”。
建立健全太浦河水资源保护协作、环太湖城市水利联席会议、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共享、省际边界地区水葫芦联合防控等一批议事协作机制,积极探索完善流域水利科技协作平台,凝聚起团结治水的强大合力。
…………
太湖流域将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定不移推动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作者:邵潮鑫 王逸行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