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两会观察:铺就水利跨越式发展的坚实之路

2011-03-18

    今年两会,“民生”“幸福”等热门词汇高居榜首。水利作为民生、幸福的重要支撑,受到了众多代表委员的特别关注,成为热议的话题。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加快投入,加快发展”……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水利,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水利,社会各界关注水利,这为“十二五”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铺就了坚实之路。

    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代表委员充分肯定

    对于水利“十一五”成就,政府工作报告用了这样几个重要数字:完成7356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解决2.15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和加固堤防1.7万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万平方公里。

    这些数字,是水利发展的见证;数字的背后,凝结着水利人的辛勤汗水。对于“十一五”水利成就,两会代表委员充分肯定。

    “‘十一五’期间,水利的保障能力在进一步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在逐渐增大,民生水利的成效更加凸显。”全国人大代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说,“黄河的治理开发和管理就取得了明显成效:防洪保安,实现黄河岁岁安澜;水量调度,实现黄河不断流;调水调沙,实现过流能力逐步增长。水利为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和强有力的支撑。”

    “十一五”,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体现在方方面面。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复明告诉记者:“‘十一五’,山西省完成了万家寨引黄等一系列重点水利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山西经济发展环境,提高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特别是兴建的35项应急水源工程,已有33个竣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应急条件下水源供给问题,尤其在今年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主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董新光介绍,截至2010年,新疆已建成高效节水面积2440万亩,占全国农业高效节水面积的8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水利发展变化显而易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水利更加注重民生,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五”水利发展成就巨大,这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薄弱环节亟待加强
    大兴水利号角吹响

    “十一五”水利发展成就显著,但是,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对水利的期待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了水资源的变化,极端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灾害性后果日益严重和增多,粮食主产区交替出现严重干旱和洪涝灾害,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很大制约。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感受深刻。

    “由于年久失修,水利工程老化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近年来极端气候灾害频发,干旱和洪涝灾害多发,如果不加强水利建设,农业生产的后劲就不足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必要。”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马福海说出了许多代表委员的心声。

    也正是许多代表的感同身受,大家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度聚焦水利并提出“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是“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明显提高基本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和防洪能力”等,十分赞同。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畅言水利建设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号文件关注水利建设,特别是小农水建设,我们多年关注并呼吁的每年应急式的全民抗灾问题终于有望解决了。”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安徽省委副主委张自立坦言,农田水利建设为旱涝保收提供了可靠的工程保障。

    “国家把水利提到如此高的战略地位,是前所未有的,今后十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算下来总共4万亿元,可以说水利的春天已经到来。”全国人大代表、河海大学教授章青表示,国家对水利的高度重视给水利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水利未来的宏伟蓝图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

    “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这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两会上代表委员的声音,更是全国人民的期盼。当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成为“十二五”主题的时候,水利作为抗灾减灾、福佑百姓的基础设施,又一次担当重任。

    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抓好落实最为关键

    国家高度重视、社会热切关注无疑为水利发展创造了黄金期,但大规模、高要求的水利建设也给水利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水利人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有了水利发展蓝图,还要将蓝图转化为行动,并将行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来自水利系统的一些代表委员一致认为,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最关键的是贯彻落实好中央文件精神。

    “‘十二五’时期是治江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阶段。”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表示,将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四大体系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王仕尧表示,水利建设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准确把握水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牢牢抓住和用好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全面提升水利保障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关键在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水利要科学发展,必须统筹规划,完善体制机制。许多代表委员纷纷建言,水利建设既要有“含金量高”的政策支持,更要有“让金子发光”的措施。

    “治水再不能走只建不管的老路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纪冰提出,水利基础设施既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确保长久发挥效益。他建议尽快建立健全基层水利管理体制机制,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做到“乡有水管站,村有水管员”。

    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投入将大幅度增加。如何加强资金管理,如何确保投资效益,也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水利投资要用到刀刃上,用出效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孙云飞建议,水利投资的重点应该向易旱易涝地区倾斜,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对于这一点,全国人大代表、鹤岗市委书记朱清文也表示赞同,他认为在加强大江大河治理基础上,应同步重视中小河流治理,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全面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水利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是小数目,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防灾抗灾能力的提升。”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认为,应从立项到建设施工、到监理、到审计、到考核评价,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并加强对资金投入使用有效性的监督,为4万亿元水利投资加个“第三方监管”。

    水利建设,福泽百姓。水利肩负历史重任,更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相信,有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水利人的团结拼搏,一定能铺就水利跨越式发展的坚实之路。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1年3月17日

作者:赵洪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