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颂淮河
郑朝纲
(中国三峡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湖北武汉)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淮河是诗意的河流。
汤汤淮水从历史深处奔腾而来,并江、河、济而称“四渎”。这里曾经清流顺轨,畅出云梯,南北支川,纲纪井然,两岸陂塘,不可偻计,“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江淮熟、天下足”的盛景长期绽放着绚丽的光华。
天地灵秀,钟于山水;人文灵秀,发为笔墨。汤汤淮水流淌着平仄相间的音韵谐美,流淌着五彩缤纷的岁时循环,流淌着沧海桑田的深远隽永。从“南音之始”《候人歌》、“东音之始”《破斧歌》代表的中国诗歌伟大开端,到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激荡的秦汉风云;从“三曹父子”代表的建安风骨,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从秦少游的“山抹微云”,到张孝祥的“长淮望断”,舞雩台咏而归去,古吹台酣饮高歌,梁园的宾客尽美,欧苏的颍州西湖……淮河始终是中国诗歌文化的核心地带。文人雅士在这里顾盼徜徉、行走吟唱,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满纸烟霞。
——这是一条美丽的河流。长淮绿如苔,飞下桐柏山。她流经之处,上下皆有吟唱,颍水的棹声和霞晖、淮口的芦叶和沙鸥、犊头的幽花和孤舟,瓜州的夜火和客帆,是遥远而深沉的乡愁。她清澈甘洌,有个美丽的名字“清淮”,“长淮之水青如苔,行人但觉心眼开”“清流宜映月,今夜重吟看”“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她碧波荡漾,“淮之水,淮之水,春风吹,春风洗”“清流中浴鸟,白石下游鱼”“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杨花点点冲帆去,燕子双双掠水飞”“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人们在这里诗意的栖居,“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文人雅士在这里流连忘返,“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淮月弄舟人”“好在长淮水,十年三往来”“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这是一条繁华的河流。这里平原沃野,膏壤千里,鱼稻之饶,流衍他郡,“鸟声淮浪静,雨色稻苗深”“万顷水田连郭秀,四时烟月映淮清”“黄柑紫蟹见江海,红稻白鱼饱儿女”,她静静地流淌在岁时的迁移中,抚慰了大地,滋润的禾秧,丰裕了年景,充实了仓廪,澎湃着生活;这里南船北马,衢通九州,熙攘往来,商贾云集,“夜火连淮市,春风满客帆”“淮浪参差起,江帆次第开”“风生淮水上,帆落楚云间”;这里和合南北,融通古今,“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江淮大地的稻麦沿着运河、淮河,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当时世界级的通都大邑,缔造了“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扬州、“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的淮安、雍容华贵的洛阳、梦华千年的汴梁,滋养了造极无上的华夏文化巅峰。
——这是一条哲思的河流。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见微知著,到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喟然长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无数伟大的思想家从淮河出发,汝颍奇士、洙泗儒流、涡濠道家各展其长,管、老、孔、墨、庄、孟光照千古,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景,奠定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根基,也赋予了这片土地永久的哲思底色。人们在这里追念先哲圣贤,传承厚德懿范,“问津见鲁俗,怀古伤家丘。寥落千载后,空传褒圣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鹏飞鲲化何有,沧海漫冲融”。人们在这里体悟天人之道,抒发岁时感怀,“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佩响参差。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人事从来无处定,世涂多故践言难。谁如颍水闲居士,十顷西湖一钓竿”。
——这是一条沧桑的河流。“长淮咫尺分南北”“长淮千里限南北”。这里上承天时之泽,下秉山川之惠,是中华民族发展之渊薮。承平之时,这里是南北交融的主通道,隋堤汉苑,烟桥柳巷,繁华竞逐,王都帝阙遍布南北;衰朝季世,这里一变而为群雄逐鹿的主战场,金戈铁马,龙争虎斗,楚汉相争、昆阳之战、官渡之战、浮山堰以水代兵、宋金之战不绝于史。人们在这里发怀古幽思,抒兴亡感慨,“燕入新村落,人耕旧战场”“赢得淮山间草木,也同旌旆气飞扬”“何处遥天听鹤唳,鹁鸪声里晓耕云”;这里是南北对峙的最前沿,人们在这里悲慨国土的沦丧,“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人们争论汴河的功过是非,“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人们追慕先代治水名臣,“百里陂塘通楚祠,万年伏腊见人思。爱存堕泪非残碣,功似雨霖岂一时”“鲂鱼鲅鲅归城市,秔稻纷纷载酒船。楚相祠堂仍好在,胜游思为子留篇”;人们控诉黄河夺淮后水旱灾害频仍,“黍苗万壑几成沼,茅屋千家半是鱼”,“无米可炊徒巧妇,有墦能乞即良人”。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淮河流淌在时间的脊梁上,承载着古老的历史,孕育着新生的希望,昼夜不息地奔向远方。那些平仄韵律如风般吹过时间的群山,穿越岁月的荆棘,穿越了千年。她们回荡在稻花香里的欢声笑语中,流传在天地玄黄中的古老传说间,蕴藏在岁月静好的殷殷期盼里,洒落在唐诗宋词的绿水青山间,是我们魂牵梦萦的古老乡愁,是千千万万淮河儿女的精神原乡,值得我们去激赏仰止,值得我们去歌之咏之、发之扬之,时时念辉煌之旧有,时时进光明之长途,去赓续好我们时代的淮河之歌。
作者:郑朝纲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