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多措并举抗旱保灌
发表时间:2025-05-12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本报记者 刘艳芹
今年春季以来,陕西省气温总体偏高、降雨偏少,旱情在多地不同程度显现。陕西省各级水利部门主动作为,千方百计蓄引水源,最大限度减轻旱灾损失。
让每一滴水发挥最大效益
在汉中市勉县老道寺镇范寨村,水田里波光粼粼。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加大对水库设施和渠道的巡查维护力度,做好水稻育秧用水保障;在水资源调度管理上,采用“昼夜双循环”模式,既满足日间灌溉需求,又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存储;各管理站严控辖区内所有小塘库蓄水,实现水量集中调度使用。
作为抗旱“主力军”,交口抽渭灌区面对渠首枢纽正在改造导致的供水能力不足问题,依据作物种植结构精细调度,采取长历时不间断引水策略,保障农田灌溉用水稳定供应。泾惠渠灌区依据气候特征与河源来水情况,科学制定渠系引水计划,灵活开展河库渠联合调度,优化配置水资源,确保每一滴水都能发挥最大效益。
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
“每天至少要走20里地,只有实地摸排,才能精准掌握每一块农田的旱情程度,了解每一位用水户的用水需求。”冯家山水库管理局午井灌溉管理站工作人员介绍。
面对旱情,午井灌溉管理站启动“全员入户”应急响应机制,将全站职工分成4个工作组,开启“地毯式”灌溉需求查勘工作,做到旱情底数清、群众需求明;在水源保障上,科学统筹调配,引导用水户依托现有渠道,增设多处应急抽水泵,采取24小时不间断轮班抽水作业模式,确保农田喝上“及时水”;在供水管理上,建立24小时全天候值班机制,全体职工坚持每4小时对渠道和闸房进行一次常规巡查。
在宝鸡市,各县市多措并举,合力抗旱。岐山县11个抽水站、410眼机井满负荷运转,106支抗旱灌溉队伍深入田间地头服务抗旱;眉县启动各类水利工程设施350处投入抗旱,通过新建、维修机井,修建、衬砌渠道等措施,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同时推广低压管道滴灌、喷灌、微喷灌等技术,减少输水损耗,最大程度降低干旱影响。
当前,陕西省抗旱保灌工作仍在紧张推进。截至5月6日8时,陕西省大型灌区春灌斗口水量约4.9亿立方米,渠首引水量约6.9亿立方米,灌溉面积已超569万亩次。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5月10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