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 题 > 新闻专题 > 314重要讲话十周年 > 十年回响

青海:扛牢“中华水塔”源头责任

发表时间:2024-11-21

  □本报通讯员 景鹏 记者 张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青海省坚决扛起守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在兴水惠民促发展、治水除患保安全上走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著

  十年来,青海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

  青海建立节水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实施青海省“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不断完善节水制度;严格节水管理,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的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严格节水评价、计划用水、用水定额监督检查;拓展示范载体,建成1705家省级节水型公共机构、455家省级节水型小区、46家省级节水型企业、8个节水型灌区等,西宁市成功创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

  据统计,青海省十年来累计节水5.2亿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由114立方米降至63立方米,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70提高到0.509,城市公共管网漏损率由15%降至8.69%以下。

  水资源配置利用格局持续优化

  十年来,青海始终坚持“四水四定”原则,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立足流域发展布局、水资源空间特点,科学推进水资源配置。

  青海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网空间布局。十年来,引大济湟工程全线通水,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发电,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稳步推进……

  青海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连续十年完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年度目标任务;注重民生水利建设,建成2215处集中式工程、3.36万处分散式工程的供水保障体系,全省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分别由2014年的55.2%、78.5%提升至目前的83%、96.2%。全省建成90处中型灌区、1071处小型灌区,初步形成了“蓄引提调”相结合的灌溉供水网络配置格局,累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2.1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02.87万亩。

  江河湖泊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善

  十年来,青海坚持从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持续深化河湖长制。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规范化、黄河青海流域水资源保护、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湟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保护等系列专项行动,及时发现问题并推进整改。

  实施系统治理保护。全省水利行业实施水土保持项目439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65平方公里;全省35个地表水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达标比例达100%;一体推进河湖健康评价与幸福河湖建设,已完成17条(个)幸福河湖建设。

  复苏河湖生态。实施黄河源水电站拆除,以及拆除后上游扎陵湖、鄂陵湖消落区生态治理修复;落实湟水、格尔木河、隆务河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确定引水式水电站生态基流下泄标准;组织开展南川河、恰卜恰河、格尔木河母亲河复苏行动;制定实施《青海省重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办法(试行)》,2023年首次下达生态保护补偿资金2.97亿元。

  强化防洪保安。加快完善黄河干流、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等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推进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完善水旱灾害防御汛期调度指挥工作制度,修编山洪灾害防御、在建工程度汛等各类预案2449个,水旱灾害防御“三大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水利高质量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十年来,青海积极完善顶层设计,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水利高质量发展活力。

  青海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推动青海水利高质量发展作出总体部署;印发实施“中华水塔”水生态保护规划,为“中华水塔”水生态保护提出顶层设计和行动策划;强化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推动水利“统筹督查”制度落地见效。

  开创央地合作“新模式”。推动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落地,组建中国南水北调集团青海有限公司,推进引黄济宁、引通济柴、三滩引水,以及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开发建设、运营管理。

  探索水利投融资新机制。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联合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在水利项目资本金比例、贷款期限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资金保障。

  增强科技支撑新动能。扎实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水利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水库信息化等项目建成运行,全力推进湟水数字孪生流域建设,自动化监测、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现代技术手段在水文测报、水保监测、河湖管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守护好“中华水塔”,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是青海人民的政治担当,更是青海水利人的使命所在。青海水利系统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源头责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现代化新青海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11月21日

作者:景鹏 张明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