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 题 > 新闻专题 > 314重要讲话十周年 > 十年回响

八桂兴水步伐铿锵

发表时间:2024-11-15

南宁市宾阳县清平水库 本报记者 骆远柱 供图

  □本报记者 骆远柱

  十年兴水步伐铿锵,水润八桂碧韵悠长。

  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科学指引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系统攻难点、破梗阻,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治水大事要事,推动水资源保障坚强有力,应对旱涝灾害更显从容,让河湖焕了新颜,山川添了秀色,以水为笔描绘了一幅新时代治水兴水的宏阔画卷。

  护佑江河安澜更有底气

  十年来,广西水利部门扛牢防汛天职,打好“工程牌”,运用“组合拳”,坚决守护江河安澜,护佑百姓安宁。

  这十年,广西结合区情水情,不断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成功抵御了125次洪涝灾害,有效应对了17次干旱灾害,拦蓄洪量238亿立方米,累计减少受灾人口824万人,减淹耕地75.8万公顷,防洪减灾效益达192亿元,抗旱效益累计49亿元,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组组数据,见证了广西防汛的“硬实力”。“软实力”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

  十年来,广西建立了以山洪灾害预报预警、防汛抗旱态势分析、水库群联合调度为主的系统平台,实现对卫星云图、气象雷达、实时降雨、预报降雨、江河水情和旱情的实时监控。

  目前,广西已在山洪危险区和山洪影响区水库设置近1万个自动雨量、水位监测站,形成了山洪灾害风险预警、预报预警、气象预警、监测预警、态势预警“五预警”体系;实现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水情预警信息服务全覆盖;中小河流预警预见期平均延长5小时,大江大河预警预见期平均延长11小时,护佑江河安澜有了更多底气。

  密织江河水网更有动能

  初冬,八桂大地上,高筑的水坝、挺立的塔吊、轰鸣的机器、忙碌的建设者,一幅热火朝天的治水兴水场面。

  2023年,总投资约280亿元的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作为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广西投资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综合效益最显著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对服务“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实施,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驮英水库及灌区、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龙云灌区、下六甲灌区等重大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一张张施工图正化作实景图,“两横八纵、六河连通”的广西水网主骨架加速构建。

  十年来,广西水利建设项目落实中央资金约532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超26万人,其中吸纳农村劳动力人数超19万人。2023年,广西落实全口径水利建设投资369.9亿元,完成投资306.5亿元,创历史新高。

  2022年,广西入选全国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也是西部地区唯一入选省份。2024年,广西印发《广西水网建设总体方案(2023—2035年)》《广西水网先导区建设方案(2023—2027年)》,进一步推动广西水网建设高质量发展。

  润泽万亩良田更有保障

  舒水脉,浇良田。广西全盘布局,科学规划,做足水文章,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6月,总投资80亿元的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工程开工建设;同年8月,总投资52.78亿元的玉林市龙云灌区工程开工建设……十年来,广西下达投资35.75亿元,相继实施了11个大型灌区和70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

  围绕自治区六大农业主产区,广西重点打造桂中盆地、南流江三角洲、浔郁平原、右江河谷、桂北、桂西南6个区域灌溉网。同时,在水网先导区实施期内建设龙江河谷灌区、黑水河现代灌区、屏山水库及灌区等大型灌区,推进左江沿边灌区、右江沿边灌区、浔江南岸灌区等一批大型灌区前期工作,夯实粮食及糖料蔗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安全基础。2023年底,全自治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525,比2011年提高了23.8%,累计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2001.35万亩。

  今天的广西,条条渠道护绿田,座座水库映蓝天,汩汩清泉进万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源源动力。

  厚植民生福祉更有担当

  拧开自来水龙头,舒舒服服洗把脸,隆安县都结乡陇选村村民李日良感慨良多:“现在一拧开水龙头就能用上清澈干净的自来水,这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

  陇选村所在的大石山区曾是广西饮水安全保障程度最低的地区。缺水,就像一把“枷锁”,锁住了大石山区群众脱贫振兴之梦。

  广西下大力气啃下“硬骨头”,2019年打响了大石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大会战,累计投资22.12亿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599处,解决了116.9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千家万户喝水无忧的心愿一朝梦圆。

  自2005年开始,广西连续19年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自治区为民办实事项目。2014年至2023年,共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179.23亿元,2514.98万人受益。2023年底,广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8%,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35.2%,供水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农村饮用水条件显著改善。

  呵护河湖健康更有手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十年来,广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治水和兴水有机结合,江河湖泊面貌显著改善,良好生态源源不断释放出澎湃动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从河湖长制到河湖长治,从“政府治水”到“全民治水”,广西水利治理管理能力实现系统性提升。这十年,河湖长制全面推行,广西建立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以及行政区域与流域水系相结合的五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共落实2710名总河长、2.6万名河湖长,建立“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校长”等工作机制,构建“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河湖管理保护格局;与相邻4省建立跨省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机制,跨市、县河流建立河长联席会议机制,共护一方碧水。

  河湖长制全面建立以来,广西全面完成河湖划界,建成349条(段、个)美丽幸福河湖;河湖水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全国,2020年和2022年河湖长制工作两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2023年,广西共有9个设区市进入全国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前30名榜单。

  中流击水正当时,长风破浪向未来。八桂儿女赓续鼎新、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广西水利事业正向着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11月15日

作者:骆远柱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