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 题 > 新闻专题 > 行走江河看中国 > 动态消息

行走江河看中国 | 山沟沟里铺就绿色富民路

发表时间:2025-10-17

  □记者 岳虹 文/图

  10月16日,汽车从湖北丹江口市区驶向山区,1个多小时后来到丹江口水库大坝上游约60公里的习家店镇。记者跟随“行走江河看中国”采访团实地探访炭沟河、大柏河两条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了解环丹江口库区群众固水保土、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碳汇交易探索以绿生金

炭沟河小流域景色 记者 岳虹

  汽车停在半山腰,记者一行继续徒步走向山岭深处,来到位于炭沟河小流域的金桩堰水库坝顶,目之所及,山岭上柏树、槐树等连片成林,绿意盎然,静静环抱着炭沟河的澄澈碧水。

  这里的绿水青山不仅是生态富矿,更是绿色发展金矿——湖北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的碳汇量,正源自这片小流域

  2024年12月,出让方丹江口市“两山”转化实践中心与受让方丹江口市山水融合投资开发公司、华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交易4.86万吨碳汇,总金额146万元。

  据习家店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也曾受到水土流失的困扰,以前这里是荒山荒坡和坡耕地,雨水裹挟着泥土从山坡流下来,河水变浑。炭沟河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一度达到6.42平方公里,生态环境脆弱。

  为了治理水土流失,湖北省在炭沟河小流域相继实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等系列工程,修梯田、植水土保持林、建设配套坡面水系……一系列水利水保设施统筹发力,小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24年年初,水利部启动水土保持碳汇交易试点工作,炭沟河小流域被确定为湖北省试点小流域。

  “我们结合流域2001年以来的治理档案,采用‘地面监测+遥感反演+模型核算’的三维技术体系,完成碳汇量精准测算。经第三方核证,最终确定2001年至2024年累计碳汇量为18.65万吨。”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与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杨伟说。

  146万元的交易收益成为反哺小流域所在群众的资金。交易收益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村集体产业发展,群众依托改善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种植,促进村民增产增收。

  “猕猴桃大户”袁进的致富经

袁进在果园里展示即将要采摘的猕猴桃 记者 岳虹

  来到大柏河小流域,在山间一处相对平缓的土地上有一片搭建好的棚架,一颗颗猕猴桃挂在藤蔓上。“这一片猕猴桃都是我的。”杏花村村民袁进说。

  袁进是当地的猕猴桃种植大户,有60亩猕猴桃果园。他种了红心、黄心、绿心等各种猕猴桃,还在山上承包了约300亩地种植杏树和桃树。

  他还和家人一起经营了一个家庭农场,平时雇用了7位村民完成果园看护打理、果子销售等工作,摘果子的高峰时期,最多能雇用20人,每人每天给100元工资。

  袁进介绍,大学毕业后他选择返乡创业的重要原因就是家乡的政策好,丹江口库区的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好。“给果园浇水方便了,公路也越来越好,这是能大规模种植猕猴桃的前提。”袁进说。

  他专门向专家学习种植技术,用心经营果园。种植、采摘、销售……袁进一年能销售几万斤猕猴桃,一斤果子能卖10元,每年纯收入在三四十万元左右。“比种地强多了。”袁进说,“下一步,我想着继续开拓电商销售渠道,进一步打开市场。”

  据湖北省丹江口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李海燕介绍,丹江口库区处于低山丘陵地带,大柏河小流域曾是当地水土流失比较典型的区域,水利部门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工作,近年来,将其纳入新增国债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继续提质增效。修河道,建梯田,种植护坡林……系列措施使大柏河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9平方公里。

  据了解,现在大柏河流域有1300亩猕猴桃,猕猴桃成为大柏河小流域群众的致富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10月17日

作者:岳虹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