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如何讲好黄河故事?
 
分享到:
2020-09-10

用楹联讲好故事弘扬文化

  □方留聚(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

  楹联作为兼具文学性和实用性的特殊文体,不仅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要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党和政府。因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应该是当前各地各级楹联组织和广大楹联爱好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落实好、完成好此项任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了解黄河,深入挖掘几千年积淀的黄河文化。应深入黄河重要节点和特殊景点开展采风活动,了解历史变迁,认识水情功害,搜寻治理人物,探究治理过程与成果,激发创作激情,丰富创作素材,真正创作出翔实生动的楹联作品。

  二是加强组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征联活动。面向社会征联,可调动全国各地的楹联作家和爱好者关注黄河,感悟黄河,进而形成作品,传播社会,扩大黄河故事和文化的影响力。近期中国水利报社与中国楹联学会牵头开展的“小浪底”杯“黄河故事”全国楹联大赛及其对联文化研究院和三门峡市楹联学会承办的黄河九省楹联大赛可谓作者云集、作品众多,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是重视成果,抓好征集作品的评审和使用。一方面对于采风作品和大赛作品要组织专家学者认真评审,真正评出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对作者进行奖励,在社会进行宣扬,增强激励性,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要重视精品联作的社会传播与使用,如通过报刊登载、结集成书、舞台吟诵、景点悬挂、建设黄河楹联文化展示工程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传播到社会,流传到将来。

  我相信,只要楹联人努力,黄河故事会深入人心,黄河文化会发扬光大。

 

让水利工程成为文化传承工程

  □覃谷昌 (河小浪底水资源投资有限公司纪委书记)

  中华民族依河而兴,水利工程建设凝聚着民族智慧,印刻着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大力宣传大禹治水、都江堰、京杭大运河、长江三峡、南水北调、黄河小浪底等重要水利工程利国利民的丰功伟绩,宣传中华民族与自然奋斗的伟大精神,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的抓手,也是挖掘展示水利文化的有效手段。

  与此同时,要深入发掘水利工程蕴藏的特色治水文化,突显水利工程的时代精神。比如小浪底水利枢纽作为治理黄河的世纪工程,是20世纪改革开放、国际合作的优秀典型。小浪底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和优秀成果是构筑文化小浪底的基础一环。将小浪底工程文化上升到精神引领、动力源泉的层面,突出工程特殊定位、公益性优先等特点,挖掘历史文化要素,以枢纽工程为核心、生态环境提升为目标、水沙电为特色资源、AAAA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构建感受黄河文化、亲历水文化、体验工程文化的立体系统文化空间,在黄河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最后,要自觉把文化传承作为水利工程“补短板”“强身健体”的关键一招。水利工程建设担负着时代使命,其中的辉煌与苦难在当世可歌可泣,对后世有强烈的启迪和激励作用。把其中的故事挖掘出来,宣传出去,补上文化短板,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系统塑造水利工程文化形象,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统筹规划 建好软件 建强硬件

  □张石中(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设计院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笔者认为,必须坚持规划引领,软件硬件并建,丰富传承载体,多措并举做好黄河文化大文章。

  一要统筹规划。凡事预则立,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首先在于规划引领,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结合行业和地区实际做好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专项规划,并做到长规划与短打算相结合,全面统筹,系统推进,分步实施。

  二要建好软件。首先,提炼黄河精神,应由国家有关方面结合黄河源远流长、博大宽广、蜿蜒曲折、百折不挠、奔腾向前、气势磅礴等特点,从民族根和魂角度提炼黄河精神,聚集民族力量。其次,挖掘黄河文化,上古传说的根祖文化、耕织养殖的农耕文化、从古至今的治黄文化以及黄河红色文化、旅游文化等,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时代价值。再次,丰富精神食粮,整理出版系列黄河文化故事,组织编排文艺节目,拍摄电影电视,提供丰富的黄河文化食粮。

  三要建强硬件。多方筹资建设黄河文化(文明)博物馆,由流域机构牵头管理,作为黄河文化展示中心;结合黄河水库、河道、堤坝等建设水利文化景区;结合沿黄省区的黄河文明建设沿黄文化景区。各地突出特点、打造亮点、强势宣传,形成黄河文化公园和黄河文旅带。

  四要丰富文化载体。持续组织开展多样的活动,丰富黄河文化传承弘扬载体。国家有关方面共同组织全国性黄河书法绘画摄影大赛,写黄河、画黄河、拍黄河;组织全国性征文、演讲、楹联比赛,讲黄河、颂黄河;组织黄河文化旅游节,游黄河、看黄河,利用多种形式讲好黄河故事,凝聚精神力量。

 

挖掘黄河蕴含的时代价值

  □杨明(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教高)

  中国历史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故事人所共知。几千年来,传承下来很多历史故事。在漫长的水利实践中,不但造就了引领人类文明的古代水利技术,人们还从中领悟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并一直传承到今天。

  首先,对古代文献记载中的黄河故事,要进行创造性的保护和传承。重点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讲好黄河故事的重点,一个是寻根,要寻我们中华的根;一个是立魂,要立我们民族的魂。

  其次,“苟日新,日日新”,我们还要挖掘古老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水利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我们要从火热的水利建设工地上找出新时代的“黄河英雄”,讲好他们的故事,用先锋模范炽热的火炬,引领黄河精神代代传承。

  再次,众人拾柴火焰高。讲好黄河故事,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不必拘泥于水利系统内部,要把水利战线这个火热的大舞台,毫无保留地推向全国文艺创作者面前。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精彩纷呈,故事发人深省,努力形成你追我赶,大家都来讲好黄河故事的局面。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9月10日

方留聚 覃谷昌 张石中 杨明
责任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社论:坚定不移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潮起大河满眼春
“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正式启动
“河南水投”杯“镜头里的黄河故事”全国摄影作品征集大赛评选结果公示
黄委调整水库下泄流量转向以水资源调度为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