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深山峡谷的坚守——洪世祥
 
分享到:
2020-05-07

  “在医院开支太大,站上工作也做不了,我回去后在观测站上找点草药边治疗、边养伤、边工作。”这是出车祸后他说的话;“怎么说也是市里的大单位,工作环境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这是他被安排到艰苦工作岗位时说的话。“没问题”就是他面对工作意见和问题的口头禅。

  他是谁?他就是爱岗敬业的洪世祥。

  参加工作40年来,他一直默默驻守在深山峡谷河畔,精准观测整编水文数据,毅然担当水资源观测分析的“水会计”、水环境监测研究的“水向导”、水灾害预测预报的“水医生”,为昭通水文建设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完备的资料与决策参考。

  扎根深山不言苦 矢志不渝守初心

  1979年,城里长大的洪世祥刚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到云南省昭通市西南部的巧家县小海子水文站。在这个两山夹峙,抬头一线天,常年阴雨绵绵,方圆十里无人烟的地方,洪世祥每天观察天的雨、晴、阴,研究水的涨、落、平,一待就是13年,付出了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青春时光。

  19岁到32岁的灿烂青春年华,凝结成小海子水文站13年沉甸甸的宝贵水文资料,也成为相似流域水文计算的重要参考指标。

  2002年4月,为协助确保大电站、大城市的用水安全,他主动担负起水富市铜锣坝水库专用站建设任务,独自一人进入了野兽出没、阴暗潮湿的原始森林。建一间木板房,能住;砌一个土灶台,管吃。就这样,他一守又是两年半。

  刚到铜锣坝不久,一次重感冒使他连续几天高烧不退,一个人在站房里昏昏沉沉睡了3天。幸好,一个护林员发现并救了他,给他灌了一大堆草药熬的汤剂后,高烧渐渐退去了。半个月后,进山送给养的同事见到了走路蹒跚、满脸胡须、工作一样不落的他,只说了一声“老洪,你辛苦了”,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主动请缨挑重担 恪尽职守终不悔

  2011年,洪世祥考虑到单位各项任务的加重,自己有较丰富的专用站建设经验,再次主动提出参与专用站建设的要求,并向局领导表示,他在参与专用站建设的同时绝不会影响渔洞水文站的工作。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完成渔洞水文站的各种测验工作的前提下,他还参与了镇雄县坝口河、苏木,永善县营盘,盐津县三龙滩,彝良县松林等水库专用站艰苦的施工建设。

  2012年7月21日晚至22日凌晨,位于镇雄县塘房镇大擢魁村境内的干河流域遭受暴雨袭击。洪水来势凶猛,受灾严重,当洪世祥等监测人员到达现场时,洪水尚未完全消退,在场的人员都不敢下水。

  面对危险,又是洪世祥主动提出他去完成测量——“类似的施测我接触得多,我有经验,还是我去。”简单的话语,体现了他身先士卒的精神。他拿上测流工具,冒雨蹚入滔滔的河水中测量。

  经过连夜奋战,利用多种方案计算比较,根据这次洪水测量,最终确定了此次胡家山水库最大坝址洪峰流量,为当地管理部门对本次洪灾的合理评估、对今后水库防洪调度作出科学的决策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参考资料。

  抗震救灾显担当 不畏艰险冲在前

  2014年鲁甸“8·03”地震,牛栏江上形成全国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红石岩堰塞湖,严重威胁着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洪世祥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时间赶赴堰塞湖灾区,露宿山头经受风吹雨淋,冒着余震不断还有滚石的危险,在灾区坚守了90天。他克服各种困难,测断面、测流速、算流量,把各项关键水文数据源源不断地上报给国家、省级、市里堰塞湖抢险指挥中心,为堰塞湖抢险预警、治理处置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水文数据。

  突遇车祸仍忘我 无私精神感天地

  在小海子一待13年;在乌抛坝、铜锣坝等七、八个水库专用站,9年时光转瞬不在;再坚守渔洞水文站,又是8年,留给亲人的日子只有屈指可数的时间。原本过几年就可以退休的洪世祥,却在2012年彝良强地震处置水库险情的途中遭遇车祸,身负重伤,这也成为他唯一一次未能完成任务的遗憾。

  受伤醒来后,洪世祥连续三次问道“皮卡车还好吗?”关心的是国家财产;身负重伤,全身多处骨折,但稍有好转就闹着要出院,怕给单位增加负担;单位奖励的慰问金硬是作为特别党费上交单位党委,对组织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让他人知道”。

  用心用情助脱贫 倾情帮扶走在前

  2015年10月,洪世祥奔赴昭通市精准扶贫工作一线,奋斗在大关县寿山镇益珠村,担任驻村工队队长和村第一书记。他带领两位年轻同志,跋山涉水走村串户,看穷情、查穷底、找穷因,还多次私掏腰包帮助贫困户解决急难。他的足迹遍布益珠村37.9平方公里土地,访贫问苦融入249户贫户。

  一路用脚丈量路程,一路用汗水滋润扶贫工程,一路用心记录贫困情况,一路用力帮助贫困户。

  两年的时间,洪世祥踏遍了益珠的山水,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益珠的群众摆脱贫困。

  40年坚守与担当,洪世祥没有推卸过一次工作安排。面对困难,他总能克服;面对名利,他总是退让。在关键时刻他总能站得出,需要的时刻他总能顶得上。多少次急难险重,多少次辗转到更艰苦的地方工作,面对领导和同事的关心,他总是说“没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平凡人,几十年来默默无闻地用忠诚、无畏生动地诠释了一名普通水文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我们身边“最美水利人”。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5月7日

相关新闻
 
让“难坑”变“富谷”——沈腾香
当好“守门员” 做好“服务员”——邹秋文
做守护水资源生命线的“前锋”——钱锋
情系民生 不忘初心
绽放在“一带一路”上的“水电玫瑰”——杨海燕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