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贾绍凤:改革创新需要实现水管理现代化
 
分享到:
2020-11-12
 

  按要求谋划水发展战略

  我国的水管理,在很多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了大江大河的防洪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供给;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证了生态用水、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的有序;不断改革和完善水权水价制度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的作用;成功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使黄河、石羊河、黑河、塔里木河等河流的生态得到大幅度改善。但对比水利现代化的要求,我国的水管理仍有很远的路要走。应根据2035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谋划今后一段时期的水发展战略。

  一要建设“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现代水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政府职能,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规划引领、外部性监管作用。改革完善水权水价水税制度,为发挥市场机制灵活高效配置水资源的作用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改革完善水管理的社会参与制度,畅通和规范公民个人、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社会团体等参与水治理的途径。

  二要保障人力、资金投入,实现水管理能力的现代化。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高水平水科技和管理人才。以提高保证率和安全水平为中心,新建和维护水利基础设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推动水科技发展和水技术推广。以提高民众水安全意识为目的,开展水知识普及。

  实施基层水管理现代化能力提升工程

  除了大江大河的骨干工程的建设和流域管理调度由国家层面的有关机构统一负责,大部分的水管理工作需要通过基层来落实。例如山洪灾害防治、城乡内涝防治、取水管理、用水管理、河湖采砂管理,都需要落实到面上,需要通过县乡管理部门来实施。但我们的管理体制存在头重脚轻的问题,越是基层的管理机构,人员编制越少,人员技术层次越低,很难保证有专业的人员来做专业性很强的水管理工作,这显然与水利现代化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迫切需要根据水利现代化的要求,实施基层水管理现代化能力提升工程。首先,通过水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提升基层水管理的能力;其次,利用水文分局(水文预报分中心)等技术力量,建立跨县市的区域水管理服务中心,为基层水管理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再次,在县乡推广“大部制”,以保证有限的管理编制配备给一定比例的专业技术人员;最后,提高基层公务员和技术支撑人员待遇,吸引人才充实一线。

  发展推广水联网技术实现水管理信息化智能化

  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并且还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地发展。水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离真正现代化的水平还有相当距离。需要积极吸收和利用现代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发展推广水联网技术,建立以水联网为核心的涵盖多种水体、要素、状况、循环环节的监测体系、数据传输与处理体系、预报预警体系、信息发布与共享体系、工程调度体系、应急响应体系等。随着以混凝土为标志的灰色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峰的过去,分散式、智能化的水联网设施的建设必将成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而且其投资总规模也不会比传统的水库渠道建设少。

  推动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的“流域战略”

  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个生命共同体,强调综合治理,是为了打破条条分割的各自为政,避免各部门不协调带来的弊病。而水才是把山水林田湖草沙联系起来的纽带,流域则是因为水的作用而形成的地球表层自组织系统,是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统一治理的适合单元。因此,有必要实施以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相协调的国土综合治理,推行国土治理的“流域战略”。不仅要有长江大保护战略、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而且要有全国土覆盖的流域治理战略。根据流域综合管理的理念,把河流线和流域面、上下游、左右岸、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种要素有机整合,统筹规划,系统治理。可以充分利用“河湖长制”的协调机制,具体推动和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战略。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11月12日

贾绍凤
责任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