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承“德”之瑞 因河而兴
 
分享到:
2020-08-13

  □马勇 葛爱春 刘曼曼

  山东省德州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由黄河泛流、漫流沉积而成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一条河托起一座城,千百年来,这座城市由河而生,因河而变,随河而兴,跟着黄河奔流不息的脚步,从远古走向新生,从困窘走向兴盛。

  引黄供水助力经济腾飞

  德州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用黄河水,90年代开始建设“千百十”平原水库工程,即县有千万方水库、乡镇有百万方水库、村有十万方水库。平原水库引蓄黄河水,为德州城乡送来了清凉和甘甜,吹响了幸福德州建设的号角。黄河对德州人来说就像熟悉的老朋友、亲切的老相识——因为自家水龙头的另一头就是奔腾的黄河水。

  从苦咸水到舌尖上的甘甜。德州市地下水含氟量高,不适合饮用,又苦又涩。“以前来了亲戚串门,都不好意思请人家到家里喝杯茶,现在好了,咱们喝上黄河水,水甜了,心里也美滋滋的。”德州上了岁数的老人每每说起黄河水,总是这样的开心和幸福。

  位于引黄末端的宁津、乐陵、庆云三地农民用水困难,人畜饮水是令人头疼的难题,关系着民生,更牵动着民心。为解决这个大问题,自1989年以来,德州市先后建设了丁庄、庆云、丁东、惠宁等水库,设计总库容近1.6亿立方米,为庆云等偏远地区输送黄河水。同时,为确保全市人民都能用上安全方便的自来水,德州市自2004年初又启动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其水源都来自黄河水。黄河水就这样走进了德州人的生活。

  过去,来德州上学、打工的年轻人因为不习惯这里的苦咸水,哭着喊着要离开;现在,黄河水不仅让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老德州”欢欣鼓舞,也吸引着更多的人来到这方土地,共享甘甜的黄河水。在德州人心里逐渐有了这样一个共识——喝上放心黄河水,村村用上黄河水,那就叫幸福。

  从盐碱地到吨粮市。黄河水从德州河务局引黄闸出发,沿着引黄干渠一路北上,滋润着脚下的泥土,改变着这片土地的面貌。每年秋天的齐河县祝阿镇李家岸村,几千亩的水稻等待着收获,一片金黄铺满了大地,在出神的瞬间,你或许以为自己来到了塞上江南。

  “前几年,春旱严重,五月份下地插秧,六七月份正是水稻生长、抽穗的时候,眼看着地里都干裂了指头大的缝,却无计可施。如今,我们这里近水楼台,水稻喝的都是黄河水,大米也格外香甜呢!多亏了黄河水保证了收成。”当地村民动情地描述着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黄河水。如今,黄河大米已成为齐河的知名土特产,摆上了商场的柜台,走上了餐桌,带来了财富。

  “引来黄河水,收益最大的还是我们老百姓,是黄河救了这里的盐碱地。”平原县王庙镇坡刘村书记讲道。当地曾是有名的贫困村,土地大多为盐碱地,庄稼收成不多。在当地有句俗话:“夏秋水汪汪,冬春白茫茫,风吹白粉起,就是不打粮。”黄河水顺着引黄干渠流到了这里,以前的洼地、荒地经过黄河水滋润,慢慢地可以种庄稼了。村民感慨地说:“没了盐碱地,我们村的人均土地数量也翻了好几番,以前是每人几分地,现在能到两亩多。最让人高兴的还是庄稼的收成,以前亩产200多斤的玉米现在能收1500多斤。”

  引来了黄河水,庄稼收成节节高,村民的收入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据灌区不完全统计,灌区粮食单产逐步提高,由引黄灌溉前的每公顷产2700千克,达到目前的每公顷15吨。2010年,德州市被评为国家整建制的吨粮市。黄河水为德州市粮食“十一连增”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用水紧张到企业水源保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生产能力的增加,地下水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而黄河水作为德州市最重要的客水资源,已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源保障。开展向工业企业直供水项目,为工业发展送水到家门口;积极加大平原水库的建设力度,调蓄黄河水,保障企业生产用水。宝贵的黄河水资源改善了投资环境,引来了地方发展金凤凰。

  引黄济津潘庄线路应急输水工程,实现了德州市“马颊河、岔河、减河、南运河”四河水系贯通,彻底解决德州市新建工程沿线区域用水难题,使德城区南部岔河至南运河区域及北部二屯镇、武城东北部、运河开发区等供水死角,全部用上了黄河水,为德州南部生态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文化交融与河共兴

  2000多年来,在德州这片富饶而辽阔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卓越的历史人物,禹王庙、苏禄王墓、千佛塔、黄河故道遗址等历史遗迹,无一不在诉说着德州厚重久远的历史;大禹治水、刘关张桃园结义、东方朔智勇故事、颜真卿为官轶事,无一不在传诵着德州浓厚的文化底蕴。德州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名,黄河带来的农耕文明厚植了德州的文化根脉,造就了德州的灿烂文化。德州市不断强化对黄河文化的研究阐释和传承弘扬,努力将黄河打造成“文脉河”。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指明了方向。黄河文化,保护是基础,传承是关键,弘扬是目的。而黄河流经德州的唯一之地——齐河,其文脉则概括为“一河(黄河)一陶(黑陶)一贤人(晏婴)”,黄河文化居于首位,并据此提炼出“大义齐河”人文品牌和“休闲齐河”自然品牌。而这些与“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和新时期“红心一号”精神水乳交融在德州文化建设之中,既对提升黄河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德州带来了独有的黄河文化新产业支柱。德州黑陶、中华饮食文化小镇、八卦花田等一批以黄河文化为依托的文旅项目成为德州新的亮丽名片。

  解放北展托起大美齐河

  山东省齐河县以黄河水为支撑,以黄河文化建设为载体,全域推进生态、经济、文化等发展新路径。

  2008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取消北展区的分洪分凌任务,北展区全面解禁。齐河作为德州市唯一的沿黄县,抢抓历史机遇,编制了《齐河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强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黄河国际生态城应时而生。2010年11月省政府正式批准黄河国际生态城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自此,这片拥有济南周边最大原始生态资源的65平方公里的土地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一处魅力独具、充满自然气息和生命活力的生态天堂、产业高地。

  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的快速发展,与黄河带来的优势条件密切相关。生态城内主要有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大观园、晏泉湖休闲旅游度假区、东盟国际生态城和定慧寺等旅游景点,总投资约271亿元。现有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山东自然博物馆、黄河水街、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等13个精品旅游产业项目。作为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和德州市重大项目的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大观园,它的落成将会填补山东省内黄河以北地区没有大型游乐园的空白。

  如今,黄河国际生态城境内生态资源丰富,初步形成了路网、绿网、水网“三网合一”的生态景观体系。在黄河水的滋润之下,环境优美、生态怡人的大清河,飞鸟成群、鱼翔浅底的齐河黄河水乡湿地公园,芳香醉人的油菜花海和一碧连天的荷塘,都吸取着黄河的营养,让齐河这座古城越来越美,散发时代魅力。2020年,齐河县被评为2019年国家园林县城,一个以绿为底、以水为魂、水绿交融的美丽之城正在迅速崛起。

  从保护传承到弘扬创新,黄河与德州已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快构建完善德州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讲好“黄河故事”,大力弘扬践行好“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奏响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时代强音。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8月13日

马勇 葛爱春 刘曼曼
相关新闻
 
山东:全省再遇大范围强降雨过程 部分河流超警
山东:“蓝橙黄”预警升级 较大范围强降雨持续 全省水利工程运行平稳
传承治黄技艺的当代河工——记山东黄河东平湖梁山管理局原河道修防工张洪昌
山东:从容应对全省第二次较大范围强降雨过程
山东:发布第6号省总河长令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