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慧眼丹心
——河南水质监测中心109项指标顺利通过国家资质认定工作纪实
 
分享到:
2019-12-10

  2019年10月底,从CMA(中国计量认证)认证中心传来消息,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南水质监测中心地表水109项检测指标通过国家资质认定,认证检测参数涵盖水和水生生物共达123项,不仅提前两个月,而且超额完成了任务。

  109项指标认定的背后,是河南水质中心顶住压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过程。作为一项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成果的重要展示舞台,他们如何练就了“慧眼丹心”,突破一道道难关,迎来永恒绽放的胜利之花呢?

  压力空前,主动出击

  2019年3月份,水利部完成地表水109项检测指标的资质认定考核列为督办事项。中线工程已经成为沿线大中城市的主力水源,水质安全事关工程运行安全,作为水质安全的第一道保障关卡,水质监测中心承担着国家赋予的重要责任。水质检测能力能否提升到109项指标,是水利部对中线建管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尽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的迫切需要。

  认证过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每个程序和数据都需要下足功夫。河南水质监测中心于2014年筹备组建,2016年11月,第一次只认证了46项(含地表水33项)检测指标。这次认证由33项再扩大到地表水109项,而且还含有监测行业内公认的“最具挑战”的有机类检测指标近70项。

  “任务下达后,大家压力很大,每个人都不说话。”河南水质监测中心负责人孔德刚说,全员开会讨论后,成立认证工作组,明确了牵头人和负责人,层层分工,落实到人。压力面前,中心检测分析室、质量保证室、监测业务室三个部门能否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是一个巨大考验。

  “时间紧、任务重、扩项多。分析全国水利行业水质检测现状,大型流域机构已经有6家水质监测机构离开。能够进行地表水109项指标检测的机构比较少。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管理单位,肩负着水质保护的重任,必须承担这份社会责任。”技术负责人任海平说道。

  把责任分担到每个人身上,激发每个人的能动性,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质量负责人段春建把任务梳理后,科学分解,将检测项目按照挥发性类、农药类、有机磷类等类别,结合人员的素质经验和能力,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明确每一个节点,形成了工作方案。经过多次的讨论和修改,制定的地表水109项资质认定工作方案,得到了中线建管局的认可。

  迎难而上 重点突破

  水质监测中心负责人孔德刚说,水质检测中心家底并不厚。2017年,中心设备还不足,大家练习实操只能不停轮换。2018年,为了提高实操效率和检测能力,采购了17台(套)大型检测设备。人员能力不足。中心大部分人从工程建设期直接转过来,专业不对口,面临跨领域转行,相当于零基础,真正从事实验室工作的人,寥寥无几。“全面提高检测能力,满足109项指标检测需要,谈何容易?”

  自古华山一条路。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这条路就是自强不息,“强身健体”,提高本领。水质中心积极参加内部和外部培训。内部培训上分成4个小组,日常开展“传、帮、带”和“导师带徒”活动,手把手现场教学,形成默契。为了摆脱以往教科书试的纯理论培训,他们将“导师带徒”模式升级为一对多、多对多,让零基础的员工快速成长。新员工裴宇年初从总调中心调过来,跨专业的同时,操作能力需要尽快提升,水质中心安排老员工张铁财对他一对一指导,手把手练习。通过师傅的讲解,新员工豁然明白其中技巧,团队凝聚力迅速提高。

  他们还与一些设备生产厂家联系,安排技术培训师,现场对设备原理设备操作等内容授课。日常维护和故障初判是基本功,他们结合水质监测试验技术操作方法,将两者融合,不仅提高了大家的设备操作水平,检测能力也随之提升。

  质量负责人段春建说:“4月份,水质监测中心大大小小150台设备,每人分了2到3台,包干到人,每个人不仅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一有空就上机练习操作。对这些设备,大家疼爱有佳。”

  快速成长,离不开外部培训,走出去学习。他们组织人员积极参加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认可的内审员三证培训,掌握新标准的变化内容。加强质量过程控制培训,开展了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果准确度核查与统计培训、仪器设备管理和核查培训、实验室监督员培训等等,以此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

  实操盲样考核是认证的核心一环。在评审过程中,现场评审利用盲样测试,直接反映被评审实验室仪器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实际水平。

  6月初,水质中心开始安排大家上机操作练习,按照正式认证盲样考核流程严格操作。一个盲样实操周期,时间为5到6个小时。因此,每一次的操作练习时间必须与时间赛跑。8月份,水质中心制定了冲刺工作方案,中心全体取消调休制度。要求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实际操作,通晓检测流程、考核关键控制点和应答报告的能力。知道盲样类型、浓度范围、前处理方法等情况,充分准备应急措施。一系列的要求内容,压得每个人都喘不过气来,水质监测中心的楼层内夜夜灯火通明。

  9月份,一个通知形势徒然严峻起来。任海平说,以前的资质认定会给出盲样范围值,例如:1-100区间,会在这个区间进行再匹配检测。现在通知上告知没有指导值。这样对操作人员的检测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要求更高。如果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一个项目被否定,将会影响全局。

  技术负责人任海平牵头,很快总结出了监测三步曲,一是拿到盲样要初步判断。二是对组分复杂和不稳定的参数分析原因。三是采用多种测量方法或多种定量方法,综合比较后确定监测结果。

  评审日子越来越近,水质监测中心的员工把实验室当成了自己的家,一大早进去,常常半夜12点走出办公楼。有的骑着单车回家的路上,满脑子还想着实验操作。实验室24小时运转,人停机不停。质量负责人段春建道出共鸣:“在实验室工作时间长了,不仅没有觉得枯燥,反而成了一种习惯,做实验的时候,心越来越静。”

  9月17日,经过200多个日夜的连续奋战,各项准备工作提前完成,水质监测中心提交了认证申请,比计划提早了1个多月。

  勠力同心,迎来曙光

  10月底评审的三天,每个人记忆犹新。

  评审组由5位专家和15位专家观摩团组成。现场采用听、问、查、看、考的方式,对10位监测技术员和12项参数的检测能力现场核查,全面系统的审查水质中心的管理体系和检测技术能力。

  得到CMA(中国计量认证)认证,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用于水质质量评价、成果及司法鉴定。通过了CMA(中国计量认证)认证,将被国家授权和认可,等于自此有了行业准入证。成为合格的检测机构,可以按证书上所批准的项目在检测报告上盖章和使用CMA标志。

  责任在身,大家行动上做出抉择:不仅要战,还要战胜。段春建首先抽到了两个盲样考核项,他一边配置监测药剂,一边流利地回答着专家的问题。中午11点收到盲样,一直持续做到了晚上10点。在现场,专家组对河南水质监测中心的团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特别是全员参与评审的状态记专家印象深刻,“是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

  “评审那几天,中心主任曹桂英奔波在每个办公室之间,为每个员工加油鼓劲。后来才知道,一天内她竟然在办公室走了2万多步。”段春建感慨道。

  付出就会有回报,挺过严冬就一定能迎来春天!评审结果大家如愿以偿,河南水质监测中心顺利实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09项全指标分析检测能力全覆盖,总的认证检测参数涵盖水和水生生物共达123项。

  督办项目发挥了导向施压的作用,项目能够高质量、超额完成,证明这支队伍是经得起考验的,是一支能打胜仗的团队。他们的精神面貌和协作能力值得我们学习。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坚持到底,没有一个人主动提出离开。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值得表扬!”河南分局相关负责人评价道。

赵鑫海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