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礼赞70年】治水安民 兴水惠民
——安徽水利70年综述
 
分享到:
2019-09-26

“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新中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组、淮河流域第一座水电站。图为2016年汛期,佛子岭水库适时泄洪。 殷蓬/摄

巢湖南岸的派河口枢纽工程,引江济淮中段——江淮沟通的南起点。 黄洋洋/摄

“治淮丰碑”——临淮岗:2007年6月20日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运行,将淮河干流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堪称淮河上的“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它的建成,在治淮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图为临淮岗工程上有鸟瞰。  张卫东/摄

实行河长制后的东至县尧渡河县城段 安徽省水利厅提供

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淠史杭灌区:七级固定渠道总长2.5万公里。60年来,累计引水1655亿立方米,灌溉农田4.66亿亩,年实灌面积约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1/4,年生产粮食占全国1/100。图为横排头枢纽工程。  蒋常虹/摄

 

  70年波澜壮阔,70年砥砺奋进。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水利工作始终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在江淮大地上绘就了气势恢宏的水利画卷,谱写了一曲盛世治水的精彩华章。

  破解瓶颈补短板

  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健全

  70年斗转星移。安徽持续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100多亿元,水利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成各类堤防总长3.4万公里、水库5826座、水闸1.56万座、固定排灌站2.06万处、万亩以上灌区498处,基本形成防洪、除涝、灌溉工程体系,发挥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渔业、生态等综合效益。

  70年来,一代代安徽水利人矢志不渝,把智慧心血倾注在水利工程之中。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人间天河——淠史杭特大型灌区、治淮丰碑——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见证了治水惠民的初心使命。984公里长江干堤完成达标建设,沿江干堤可安全防御1954年型洪水,为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奠定了防洪保安基础。14项治淮骨干工程全面建成,基本形成了由堤防、行蓄洪区、水库、分洪河道、枢纽控制工程和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等组成的淮河中游防洪保安体系,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构筑了水安全屏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加快重大节水供水工程建设,长江干支流治理、进一步治淮、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有力有序实施。淮水北调工程全面建成。引江济淮工程被列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从规划蓝图走向全面建设,长江、淮河沟通的梦想照进现实。

  科学调度保安全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

  70年栉风沐雨。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气候条件,使得安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洪水发生率约5年一遇,特大干旱约11年一遇,洪涝旱灾不断考验着安徽水利工作。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高标准的水利工程、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成为抵御台风暴雨洪涝的中流砥柱,为江淮儿女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近年来,安徽全面战胜2007年淮河大水、2008年滁河大水、2010年长江淮河大水、2016年长江大水,以及2008年、2010年淮北地区大旱和2011年、2013年、2017年严重夏旱等干旱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累计防汛抗旱减灾直接经济效益9000多亿元。

  卓有成效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为美好安徽建设打下了牢固的根基。旧时一场大洪水夺走无数生命、一场大旱即颗粒无收的情景永远尘封于历史中。江淮大地发生沧桑巨变,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变革。

  用心用情保民生

  农村水利建设扎实推进

  70年泽被江淮。稻花香里说丰年,饮水安全保健康,脱贫攻坚奔小康……千百万人民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安徽建立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各类中小型水利工程遍地开花。全省有效灌溉面积6756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77%。2018年安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五连丰”,农田水利建设功不可没。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继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工程,被誉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全省累计解决了3838.5万农村居民和194.8 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6%。一处处清水流入千家万户,提高了农民群众健康水平,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持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努力提升贫困地区的水利发展能力,因水致贫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贫困群众昂首迈步走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

  绿色发展筑屏障

  水生态文明底色更加鲜亮

  70年真情守护。安徽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主旋律。

  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荒山重披新绿,山川换上新颜。建成43处国家级、33处省级水利风景区,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竞相亮相,打造了宜居宜业的水生态环境。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248个省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3%。新安江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两岸形成了美不胜收的百里山水画廊。

  深化改革增活力

  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70年勇立潮头。安徽推动水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攻坚,不断激发水利改革发展活力。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5.3万名河长、2763名湖长上岗履职,覆盖全省河流湖泊。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新貌,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两证一书”(所有权证、使用权证、管护责任书)制度,探索多种形式的管护新模式,专业化服务机构、农民用水户协会、水利合作社蓬勃发展。

  全面完成水管体制改革,定性纯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水管单位567个,每年落实人员与工程维修养护经费9亿多元。10个单位跻身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省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达到165个。实施基层水利单位能力建设,水利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70年治水管水兴水成效显著,安徽水利工作站在了新起点。忆往昔,安徽水利成就辉煌;看未来,美好愿景催人奋进。安徽水利人将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思路,深入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在新时代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长征路上谱写更加壮丽的新篇。

 

数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9年9月26日

夏热轩 李玮 范智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安徽长丰县: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附图)
【辉煌70年】淠史杭灌区:泽被后世的丰收源泉
安徽省马鞍山市水利局全力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一辈子,一条渠
梅山水库灌溉效益显著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