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中国改革报】歌因水而美 人因歌而乐
 
分享到:
2018-06-21

  电影《刘三姐》的主要外景地——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下枧河,人称一条会唱歌的河,每一处都有神奇的传说和优美的故事,年接待游客数突破300万人次 

  □本报记者 于馨

  河水碧绿,清澈透底。乘一叶扁舟顺流而下,沿河两岸,峰峦叠翠,山歌悠扬。这就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城北的下枧河。

  2017年,在水利部宣教中心和中国水利报共同举办的首届“寻找最美家乡河”大型主题活动中,下枧河高票当选“最美家乡河”。“这里河满歌,这里歌成河”作为“歌仙”刘三姐门前的河,下枧河就是这样一条会唱歌的河。“歌因水而美,人因歌而乐;山因水而秀,人因水而活。”下枧河里流淌着爱情亲情的美丽传说,水中荡漾着今天明天的美好生活。

  传承千年的歌仙河 

  “三姐门前下枧河, 

   古往今来船如梭; 

   三姐沿河传歌去, 

   五湖四海都是歌。” 

  电影《刘三姐》让动人的刘三姐传说和迷人的壮族山歌誉满全国,风靡世界。作为电影的主要外景地,也就是刘三姐门前那条河——下枧河也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下枧河,又名临江河,位于河池市宜州区境内,是珠江水系柳江支流龙江支流。下枧河流域山清水秀、翠竹绵延、洞幽岩奇、风情万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下枧河塑造得“峰峦峥嵘奇特,江流碧绿如画”。下枧河两岸茂林修竹、风光旖旎;两岸名山,会仙山、天门拜相山,山山独特神奇悠远;两岸溶洞,白龙洞、珍珠洞,洞洞称奇异彩纷呈;两岸古寺,西竺寺、紫云寺,寺寺幽深静谧悠远。亲临下枧河流域的奇山秀水,让游人有置身于“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寻”的绝美意境。

  下枧河流经的地方每一处都有神奇的传说和优美的故事。作为“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下枧河流域的山歌文化千年延绵不绝、历久弥新,至今还保有赶“歌圩”的传统,每逢农历三月三、春节、四月八、中元节、中秋节都有歌圩。届时壮乡儿女开口成歌、指物索歌、邀歌对歌。

  据记载,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著《太平寰宇记》记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如今的广西“三月三”歌圩节,就是后人为了纪念刘三姐“成仙”,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唱山歌三天三夜而形成的。

  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彩调剧《刘三姐》《龙女与汉鹏》曾多次赴北京作专场演出,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赞扬。刘三姐和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名声,也远播海内外。如今,刘三姐故居流河寨已经成为著名的风景区,每年纷至沓来的游人在这里寻访三姐,感受山歌,体验壮家人风情万种的生活。刘三姐歌谣也成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块土地上不断传承、弘扬和发展。

  此外,宜州近年来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刘三姐文化品牌影响力,奋力打造“文化宜州”。成功举办广西宜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壮族三月三万人山歌会等活动,充分展现宜州文化魅力。宜州区文联乡村文艺者协会被中宣部、原国家文化部、原国家广电总局授予“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而万人传唱“刘三姐歌谣”活动,更是被打造成“三姐故里·歌海宜州”的品牌。

  生态宜居的长寿河 

  “下枧河水清幽幽, 

   岸边翠竹尾勾勾; 

   竹林里头画眉叫, 

   欢迎游客到宜州。” 

  沿下枧河顺流而下,河水轻缓,温润如玉;两岸青山耸立,山环水绕,风景秀美,正所谓:“山如青罗带,水如碧玉簪;船在河上走,人在画中游。”当地人骄傲地表示:下枧河畔的风景是上天遗落在人间的一幅画。

  下枧河所属的宜州区在广西县级市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考评中,位列第一名,宜人的气候条件和宜居的自然生态资源,造就了宜人宜居的生活环境。宜州森林覆盖率达56.22%,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2万~3万个,下枧河流域更是高达3万~4万个,是理想的天然宜人氧吧,也是名副其实的宜居养生天堂。目前宜州存活实足百岁老人占户籍人口比例为13.2/10万人。2015年,宜州被中国老年协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此外,这里曾养育了迄今世界最长寿老人蓝祥(1668年-1810年,146岁),清朝嘉庆皇帝为表彰蓝祥老人的生命绵长,曾亲手为他题写“重颐吉庆”匾额并专门赋诗一首,言辞中难掩羡慕之情。

  山水秀美的景色和宜居的生态环境来源于千百年来宜州人对于环境的保护。在龙江(下枧河是龙江支流)北岸的宜山庙石壁和龙江街老码头,至今仍保留有清代宜州地方官府根据民众请求而颁布关于环境保护的告示碑刻。此外,在当地传唱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山歌更是数不胜数。

  宜州人民在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较为落后的情况下,尚能如此保护生态环境,在经济文化健康发展的今天,宜州依然传承着这种优良传统。

  宜州地属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宜州人清楚地认识到,要跟上全国、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缩小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尽快“富民强市”。但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宜州在实现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要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决不能搞“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路子。

  近年来,宜州严把产业项目准入门槛,着力培育绿色环保、节能低碳、循环生态型企业,以科技含金量引领工业经济绿色崛起。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始终坚持开发与建设并举,把保护天蓝、地绿、山青、水净作为招商引资的“底线”,严把招商引资项目落户门槛,坚决不引进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和不符合环保政策及限制类产业项目。

  2016年,宜州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等节能减排指标任务。强化水源、森林和河流等自然生态保护,持续开展土桥水库综合治理工作,确保饮水安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整治和规范速生桉种植工作,完成速生桉基础数据核查5万亩,群众签订自行退出承诺书3.4万亩,已完成速生桉砍伐退出耕地7185亩。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环境监察执法,加大污染源和环境风险点的排查和整改力度。

  此外,宜州重拳出击治水治气,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龙江河、下枧河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Ⅲ类水质标准。2016年宜州完成植树造林面积4.08万亩,绿化村屯960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6.81%。

  绿色、环保、健康的发展理念,为下枧河两岸民居带来了荣誉和新的发展机遇。宜州先后荣获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城、中国最佳养生度假旅游城市、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市、广西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安马乡木寨村等2个村、祥贝乡古文村罗村屯等4个屯列为2016年度“美丽广西”乡村建设贡献奖名单,刘三姐镇小龙村入选国家住建部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

  文旅扶贫的小康河 

  “三姐故里百花开, 

   城乡处处是歌台; 

   山清水秀人更美, 

   唱着山歌等你来。” 

  近年来,宜州紧紧围绕建设“刘三姐文化旅游名城”目标,把旅游产业作为该市主攻的三大产业之一,倾全市之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大力唱响“三姐故里·歌海宜州”旅游品牌,旅游产业走上健康发展快车道。

  依托下枧河流域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宜州目前已拥有国家级4A旅游景区2家,3A级景区4家,年接待游客数突破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5亿元,旅游业已成为下枧河流域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

  结合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打造下枧河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带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下枧河畔的古文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入选全国“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名单,下枧河为宜州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小康注入新的能量和活力。

  “最爱三姐门前那条河,悠悠歌声满山坡,河中流淌美丽传说,水中酿出美好生活。”如今的下枧河正用她迷人的山歌唱出了一个个神奇的传说。下一步,宜州将以推进广西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加强“水管理、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五大建设,做大下枧河流域“生态福利”,继续唱响新时期下枧河的新传说,让更多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惠及宜州百姓,让全国、全世界的人们了解和记住刘三姐门前这条“最美家乡河”。

  来源:中国改革报 2018年6月14日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中国水利报】人水相融永安溪
【中国经济时报】木兰溪:一条流向幸福的河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