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生态文明
 
 
 
守护竹溪生命源
 
分享到:

  □本报通讯员 柯辉 记者 胡顺华

  在距湖北竹溪县城关镇上游6公里处,一汪3000多亩的水面波光粼粼,山峦叠翠倒映水中……这是一座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于一体的中型水库——竹溪河水库,作为该县目前唯一的“大水缸”,在历经40年的变迁后,如今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龙湖湿地公园。虽然只是一个名字的改变,却标志着该县从“水忧”到“水优”的转变历程。

  告别雨天不眠夜

  竹溪河水库始建于1958年,总库容2340万立方米。水库位于县城上游,自身坝高加上自然落差,水头达100米左右。由于水库“带病”运行,城关镇及沿河两岸群众常有“头顶一个大水缸,每年汛期心发慌”之忧。

  “必须确保每座水库和每条大河防汛万无一失!”这是县委、县政府给水务局下的一道铁令。按照轻重缓急,竹溪县水务局迅速开展竹溪河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前期工作,2003年3月获立项批复,共争取国家扶持资金2400万元,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对水库大坝、溢洪道、水库公路大桥等工程设施进行除险加固。

  历经两年多的不懈努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如期竣工。从此,困扰竹溪县城长达几十年的竹溪河水库防汛隐患终于得到了根本性解决。

  2010年7月18日,半世纪不遇的特大暴雨疯狂肆虐竹溪大地,顷刻间,山洪咆哮,泥石翻滚,溪河怒吼,竹溪人民生命财产岌岌可危。在这关键时刻,竹溪县水利部门充分发挥竹溪河水库调洪削峰作用,守护着竹溪城10余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截至目前,全县23座水库已完成除险加固,还有25座正在加快进度。水库除险加固后,全县蓄引水能力可增加110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增加2.6万亩。

  水库贴上新标签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竹房城镇带建设,竹溪城区以竹溪河流域为主线不断外延,城镇居民人数从5万余人扩展到10余万人,人口翻倍,用水需求量翻番。而竹溪城区目前又无其他备用水源,这一库甘泉就成了城区10余万人的生命之源。

  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一场严重旱灾让竹溪人至今心有余悸。那段日子,竹溪河水库水位严重下降,城区供水水源严重不足,城区三楼以上居民长期处于停水状态,直到4月下旬一场春雨补充了竹溪河水库的水源,城区供水才得到暂时缓解。

  承载着竹溪县10余万人的用水需求,支撑着县域经济发展命脉的竹溪河水库,再也不能兼顾水产养殖、水力发电、库区农家乐等多元经济发展。转型,迫在眉睫。

  竹溪河水库库区地形如一条卧龙,又被称为“龙湖”。竹溪县抢抓湖北省水利厅对口帮扶机遇,组织编制了《湖北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2年年底,竹溪河水库被列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

  “要把龙湖湿地建设装进‘十三五’规划里,着力把龙湖湿地打造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示范区。”湖北省湖泊局专职副局长熊春茂说。

  以绿养水谋长远

  “生态是脆弱的,生态系统一旦破坏了,将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进行修复,水源就是财源,保护就是发展。”竹溪县水务局局长洪永福说。

  竹溪县以竹溪河水库为试验田,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不断健全库区管理制度,多渠道整合资金上千万元对库区进行综合整治,实行以绿养水、以水养库。近年,先后完成了湿地广场公园、湿地观景台、游客接待中心、水库大坝绿化、环库生态堤、生态游步道建设,沿环库区架设防护网4000多米,并配合当地镇政府完善了污水管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治理后的龙湖湿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一花引来百花开,争得溪城翠色来。围绕竹溪县委、县政府全力打造“百里绿廊”“百里果廊”“百里景廊”竹房城镇带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部署,县水务局充分发挥水利基础支撑作用,中小河流整治、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小水电代燃料、水土保持等一批水利项目在竹溪大地上遍地开花,竞相绽放。

  据统计,2014年,竹溪县共完成水利投资1.6亿元,水利建设所到之处拉动了地方投资,促进了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如今的山城竹溪,犹如一颗绿色翡翠镶嵌在三省交界处。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6月23日

柯辉 胡顺华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引察济向生态应急补水接近尾声 向海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滨州市建成11处人工湿地
拍戏造成黄河滩区环境破坏被叫停 新《水浒》摄制组已撤离
淮北市启动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利用与湿地修复工程
黄河口湿地生机勃勃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