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总督府(清晏园)
 

(一)地理位置

  位于淮安市清浦区人民南路之西侧,环城路之北侧,是我国治水和漕运史上唯一保存完好的衙署园林,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水利风景区,有“江淮第一园”之称。

(二)场地面积

  河道总督府(清晏园)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自然景观优美,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曲径、长廊、流水循环往复,四季花繁木盛,秀丽典雅;园内开设了多所不同功能的水情教育展馆展室,展厅面积3900平方米,拥有较为丰富的科技手段和宣传平台,常年面向公众开展水情教育。

(三)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涉及水状况、水常识、水科技和水文化,能兼顾不同受众需求,体现时代特点,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教育形式

  河道总督府(清晏园)内开设了收藏、展陈、科普、宣传、教育、研究、交流和休闲等不同功能展区,能够综合运用模型、展板、实物、多媒体演示系统以及互动体验设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传播水历史、水文化和水知识。

(五)教育手段

  河道总督府(清晏园)和教育部门建立联系合作机制,制定方案,组织参观讲解,成为学校课外教育活动场所;制订了明确的教育计划,每年面向公众,组织策划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水情教育活动;年受众人数达150万人。

(六)教育特色

  1.历史悠久,水文化底蕴厚重

  河道总督府(清晏园)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级别最高、延续时间最长、任职官员最多的治水古衙署旧址。景区内陈列了明清以来淮安治河史料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保存治水历史信息较多,水文化、漕运文化、古典园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等相融一园,底蕴深厚,是研究明清治水历史、展示中国水文化的宝贵财富。

  2.特色鲜明,水情教育内容丰富

  河道总督府(清晏园)以水文化工程为依托,以打造水情教育的窗口为目标,充分发挥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的深厚底蕴,向社会展示古代江河治理的理念、智慧、成效,宣传中国治水名人与历史故事,在传承水文化、水历史和开展国情水情教育等方面独具特色,内容丰富。

  3.形式新颖,现代与传统有机融合

  河道总督府(清晏园)既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先天优势,又加强了新颖的现代传播平台建设。园内实施了收藏、展陈、科普、宣传、教育、研究、交流和休闲等不同功能展区,能够综合运用模型、展板、实物、多媒体演示系统以及互动体验设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传播水历史、水文化和水知识,并能够增强公众对于水情教育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责任编辑: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