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浩宇 陈静 蒋文
地处震中的芦山县沫东水库曾经因震损严重,岌岌可危,而被广泛关注。当记者今年来到这里时,看到的是一片平静的水面、修缮一新的溢洪道和经过加固的坝体。
“地震后,我们对沫东水库坝体进行了加固,前坝坡作了防渗处理,后坝坡增设反滤层,维修放水渠150米,整治放水设施100米,并安装了监测设施。”芦山县水务局水利股邹波说,“经过除险加固,沫东水库防洪保安和灌溉能力得到提升,能有效保护下游300余户10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400亩农田灌溉。”
“4·20”芦山地震中,雅安市水库受损严重。震损水库不仅给下游人民群众带来威胁,同时无法正常发挥灌溉、供水等效益。加快32座震损水库除险加固成了雅安市灾后重建的重头戏。
完善水库防洪安全措施
雅安市素有“雨城”之称,年降雨量约1455毫米,暴雨多,夜雨多。雅安市的水库大多修建在山间,一下暴雨,水位易暴涨,而且这次震损的水库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防洪标准较低,有些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安全标准。
雅安市在这次灾后重建过程中,不仅注重对震损水库大坝、溢洪道、放水建筑物这些关键部位进行整修,确保水库在汛期安全行洪,同时增设防浪墙,进一步提升水库的防洪能力。在震损水库除险加固过程中,雅安市完善水库附属管理设施建设,增添动态监测预警设备,修建抢险道路,设置标志牌等,并根据水库最新的功能定位,重新核定水位、高程等,全方位加强水库汛期的管理。
“通过安装在水库的高清摄像头,可以在雅安市水务局防汛办的监控大屏幕上,实时监控雅安市重要水库的情况。”雅安市防汛办石欢介绍道。不仅在市防办可以实时掌握水库动态,通过手机上安装的“防汛通”软件也可以及时查询水库的水位、入库流量等重要数据。
经过除险加固后的水库在监控预警设备严密的监控下,不再是“悬在人民群众头顶上的一盆水”了。
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雅安市还注重水库水环境整治和水库清淤,既扩大水库的有效库容,又改善了水库水质。例如天全县的始阳水库,通过设置164米截污沟和1158米排污管道将库区大窝村一组村民生活污水集中排放至水库下游,库区清淤3万立方米,水库水环境得以全面提升。
除险加固后的水库灌溉效益显著
雨后,新店镇红光村一株株茶树上挂着晶莹剔透的水珠,显得格外翠绿。红光村位于红光水库下游,以种植茶叶为主。自从红光水库修建后,红光村的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都一直依赖水库。
可是在“4·20”芦山地震中,红光水库受损严重。水库在除险加固前,一直低水位运行。一直灌溉无忧的红光村村民首次感受到了缺水之苦。“村民只能从周边的小河沟里取水用,到了枯水期,大家还会因为水不够用,发生纠纷。”红光村村主任陈建委说。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对这句话陈建委感触尤为强烈,“人们都说 ‘春雨贵如油’,而春茶这时候又需要水的滋润,没有灌溉就会影响茶叶的品质。”陈建委说,“幸亏现在水库重新修好了,用水又有了保障。”
随着震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陆续完工,雅安市的蓄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截至2016年3月底,震损的32座水库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并开始蓄水。春灌时节雅安市工程蓄水总量达到3639.25万立方米,较同期多年平均增加了164.35万立方米。
水库蓄上水,灌溉有了保障,农民一年的收成也就有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