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按照离退局工作安排,我随局领导看望已退休的先进工作者,来到了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原司长郭廷辅、国家防办原常务副主任赵春明家中慰问。
郭廷辅司长是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第一任司长,组织了第一部《水土保持法》的草拟及颁布实施,1997年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工作者。郭老年逾八旬,依然精神矍铄、说话走路风风火火,郭老说:“有人说退休后会无聊,我就是闲不住,先是在协会干了几年,全国各地考察,后来陆续又出了几本书,我要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经验写下来。”
在书房里,郭老给我们拿出他近年主编或与他人合编出版的书《水土保持径流调控理论与实践》、《长江流域水土保持》,还有一本去年12月刚刚出版的《水土保持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当听我们说要宣传他退休后发挥作用的事情时,郭老连连摆手,他爽朗地笑着说:“不要宣传、不要宣传,事情做了就行,不要说。”郭老家的书房里摆满了书,大多数都是水土保持的专业书藉,还有《资本论》《大数据时代》《平行宇宙》等社科类书藉,郭老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是仍要加强学习,多看看当前的新书,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郭老把自己每天的生活安排的满满的,他说:“老伴已经去世十几年了,我每天要收拾房间、买菜、做饭,去散步运动一两个小时,还要读书学习、练书法、看诗词、学花鼓戏,每天都觉得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在郭老收拾的井井有条、一尘不染的家中,我们看到了张挂起来的书法作品、整齐摆放在架子上的戏曲光盘,甚至还看到了一架天文望远镜,郭老开心地跟我们说:“天气好的时候,在顶楼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星星。”
他为我们泡上三杯绿茶,并拿出一罐蚕豆,放在三盏精致的小碟子中,各摆上一把小勺让我们吃,这些事情郭老坚持不让我们插手帮忙,他说:“你们是客人,不能让你们来做。”郭老为自己详细安排好每天的生活,几点起床、吃饭、睡觉作息规律,吃多少水果、干果、粗粮严格执行。听到这些,我想,热爱生活的人,无论年龄多大,内心都会是朝气蓬勃、温暖阳光的。
赵春明主任,1998年长江和松花江发生特大洪水时,担任国家防办常务副主任,因在抗洪抢险中做出突出的贡献,被评为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谈到当年那振奋人心的往事,一贯沉静儒雅的赵老顿时神采奕奕,话也比平时多了起来,但他说的不是自己,而是谈起了当年不舍昼夜并肩作战的水利战线工作者,谈起了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的解放军指战员,赵老缓缓地说:“他们都是劳动模范,他们都是人民英雄。”
赵主任讲了一个令他念念不忘的王老汉的往事,当年抗洪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汉口大堤上发现口子漏水,水下情况不明,人又不能轻易下去观察,因为一旦被水流吸进暗道,巨大的压力使人根本爬不出来,肯定就闷在水里了。口子越来越大,再不及时堵漏,大堤岌岌可危,这时王老汉横拿一根竹竿作保护,毫不犹豫地跳进水里,凭着丰富的经验,迅速在迎水面找到了漏水处,用招待所的几十条棉被封堵,才避免了大堤的危险,保障了武汉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赵主任激动地拍着王老汉的肩膀说:“真是一个王老汉,救了大武汉。”后来在赵主任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推荐下,王老汉被评选为全国抗洪抢险先进个人。从此以后赵主任多次在不同场合讲起这段往事,甚至向时任总书记江泽民做情况报告时,也讲了王老汉的故事。劳模讲劳模的故事,这是我头一次听到。
赵主任的夫人张革,是水利部政法司退休干部,她和赵老是清华大学水利系同学,毕业后分配到某县水利局,后来做过技术员、工程师,还当过工人、上过干校,交谈中张老脸上一直洋溢着温暖慈祥的笑容,与她聊天就像被午后金灿灿的阳光照进了心底里。赵老和张老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千条江河归大海,每一段经历都会增加人生的阅历,每走一步都是人生的收获,每一份工作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干什么工作都一样,都要好好珍惜,努力做好。”看着他们,我想,这就是老一辈水利人“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啊。
劳动节前访劳模,使我受益良多。不仅仅是郭老、赵老,无数的水利老前辈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他们不谈自己只谈别人、不谈个人只谈集体、不谈成绩只谈奉献,不谈鲜花和掌声只谈汗水与付出,他们在职时为水利事业兢兢业业、奉献青春,离退休后又在各个领域积极发挥作用,做到离休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人生的积淀与智慧,感受到了他们向他人和社会释放出的满满的正能量。
从老前辈们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劳动者是最光荣的,劳动者是最可爱的,劳动着才是最幸福的,由衷地向那些将毕生心血倾注给水利事业的老领导、老前辈、老专家们致敬,向那些正积极奉献智慧和力量,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的劳动者们致敬!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