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共饮一江水 同心创前路——对港供水20年记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周妍 邹锦华

  20年是一道刻度,更是一座丰碑。

  东江—深圳供水工程68公里长的输水线路连接起香港、深圳和东莞三地2400多万民众的心。

  20年来,东深供水工程供水能力从20世纪90年代的每年供水17.43亿立方米上升到目前的24.23亿立方米,累计对港供水140亿立方米,相当于搬动了广东新丰江水库蓄满水的水量。

  20年来,中央政府倾力支持,沿岸各地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广大群众勠力同心,共筑与香港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

  东深供水工程彻底终结了香港严重缺水的历史,极大改善了香港同胞的生活生产条件,为香港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水相连,唇齿相依。傲然屹立在南粤大地的东深供水工程,让清清的东江水洗涤了“东方明珠”,滋润了同胞亲友。它守护着粤港的繁荣稳定,成为两地携手共创的情感纽带与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倾力相助 升级改造

  永久呵护香港发展命脉

  一壶水,一杯茶,香港人的一天从慢节奏的早茶开始,这是这座城市多年来坚守的传统。

  香港三面环海,淡水奇缺,本地水源多来自自然降水,并以大大小小的水塘水库收集,集水区域占到了全港面积的三分之一。尽管如此,“月光光,照香港,山塘无水地无粮”,歌谣描绘了20世纪香港的场景。

  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家住香港湾仔的何生最熟悉的声音,是当年唐楼中的唤水声,没有电梯、没有冲水厕所的板间房内,每4天才能获得供水4个小时。炎炎夏日里,全家人只能用一盆水冲凉。

  2011年,香港再次遭受严重干旱,但香港市民的早茶依旧,生活丝毫未受到影响,正是东深供水工程为香港输送了东江清流。

  从1964年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动工,到现今每年对港供水8亿立方米左右,东深供水工程先后展开了3次大规模扩建和1次全方位改造,将对港、对深及东莞沿线供水能力提升至初期的10倍之余,有力支撑了三地经济的高速发展。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写道:“东深供水工程是关系到香港繁荣的特殊工程。”水是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质优、量足的不间断供水,是对呵护“生命线工程”最有力的证明。

  1998年后,所有东江水都经过净化处理后输往香港;2003年后,对港供水线路实现清污分流,东深供水工程实现了从“量”的保障走向“量”和“质”的双重保障。

  6条水体净化通道,每条通道内有14万条生物填充料,水体经过填充料时咕咕冒泡。这正是1998年广东投入2.8亿元在深圳水库入库口建成的世界最大、日处理400万吨的生物硝化站。“东江水从池里‘洗澡’后,氨氮去除率可达75%,溶解氧可增加35%,水体净化效果非常明显。”生物硝化站副站长陈泽远说。

  一条68公里的巨龙翻山越岭,一路南下,长长的封闭专用管道彻底解决了东深供水工程沿线未经处理的水体流入东深供水河道、影响供水安全的问题。广东在2000年时投资49亿元,建设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搭建起为粤港两地输送“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的千秋基业,供水安全保障再次得到全面提升。

  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从未间断的东江水体现了国家对香港一贯的关怀和支持,体现了香港与内地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了内地同胞对香港同胞的特殊照顾。

  目前,香港用水的70%~80%,深圳用水的50%以上,东莞沿线八镇用水的80%左右,都来自东深供水工程。滴滴东江水,已成为粤港民众基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管理 严谨运行

  确保生命之水长流不息

  一滴滴东江水从江西省寻乌县境内开始流淌,与广东省河源市境内新丰江水库的水,汇聚在东江,沿着天然河道,流经惠州市、东莞市。从东莞市桥头镇开始,一泓清碧从天然河道流入封闭的专用管道,东深供水工程的龙头站——太园泵站便设于此。

  “工程全线实行严格封闭管理,确保供水安全无虞。”粤港供水公司桥头部太园泵站站长严肇华介绍说。

  太园泵站闸门前开阔的江面旁边,一个探出的监测器尤为显眼。“泵站已开始尝试启用油墨自动监测系统,水面上哪怕只有1微米大小的码头漏油污染,都可精确检测,这在国内尚属首创。”严肇华边说边用手指了指一旁的小白箱子,“因为肩负着工程桥头堡的重责,我们的工作人员对东江取水口每半小时就要人工观测一次,取水口上游约30公里范围内每日巡查一次,这是用来考核按时巡查打点的仪器。”

  确保沿线输水安全是对粤港人民的庄严承诺。在东深供水工程源头、68公里工程沿线,工程管理单位——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设置了多个监测断面,建立24小时在线监测、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三级监测模式”。在每个监测断面,均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驻点进行在线和现场检测。一旦发现重大异常情况,中控部门将立即停止机组运行,并及时向水利、环保部门报告。

  从太园泵站开始,东江水经过莲湖泵站、旗岭泵站、金湖泵站后,足足被抬高了46米,此后将顺流而下,自流入深圳水库。“只有如此大的势能才足以确保每一滴水都能够顺利流到香港同胞的家中。”粤港供水公司塘厦供水管理部金湖泵站站长陈俊涛自豪地介绍着工程建设情况。

  工程沿线的最高点即金湖泵站,山顶上完整还原了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创造的四项“世界之最”——薄壳渡槽、混凝土地下埋管、斜流泵等设施按序分布。正是基于创新性地运用了多项前沿技术,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被誉为“大型工程建设的一面旗帜”。

  金湖泵站内长年保持着6台机组运行。机组运行的高温可让室内温度接近50摄氏度,维修工人工作时汗流浃背,衣服瞬间湿透。

  2003年东深供水工程改造后,新系统的大部分机电设备、水工设施位于东莞塘厦以北。工程68公里输水沿线的数十台泵站机组,始终由粤港供水公司维修部几十名员工守护。

  设备预检预修、故障排查消缺、更新改造服务,是维修部的三大块主要工作。部门总经理郑巍一年到头很少出现在办公室,沿线所有泵站每台机组4年大修一次,6座泵站每年有7~8台机组需要检修,维修一个机组就要3个月。郑巍几个泵站来回跑,与外国专家沟通,与维修人员并肩战斗。

  郑巍带领的维修部付出的辛苦换来了佳绩。东深供水工程自建成以来,从未发生过因设备原因而影响供水的情况。

  梧桐山间的深圳水库,风起轻澜鳞波起,满目尽是碧绿来。香港730多万民众饮用安全水的最大依靠就来自这里。

  为保护好深圳水库水资源,粤港供水公司深圳部水工副总刘明健挖掘一切社会力量参与水源保护工作。在库区周边每个村落建立了“线人”制度,实行有奖举报,一经核实,立即兑付奖金。“群众队伍成为了强大的隐形力量。”刘明健评价道。

  紧邻水库旁,是粤海水务水环境监测中心,每个房间分门别类地陈列着各种监测仪器。这些设备不仅百分百覆盖内地地表水、饮用水和污水三大类350多项指标的监测,还扩展至标准外热点项目及世卫组织饮用水卫生准则检测指标,检测项目达500项之多。

  粤海水务水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每天选取4个关键点位检测一次,每次3个指标;每周检测两次,每次7个指标;全年检测达到109个指标。“这些数据提供给香港水务署等机构部门,香港方面的数据也会及时提供给我们。”中心主任林青说。

  精益求精,严谨负责,是东深供水工程沿线每一名工作人员恪守的工作准则。东深供水工程管理还有着许多与众不同:重要设备“成双成对”,设备24小时开机,在电力、机组、通信上全部建立备份设施,做到双电源、双机组、双调度、双通信。全线实现自动化管理,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严格科学的管理创造了奇迹。“我们从未中断过对港供水,同时,依托沿线各地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支持,这条生命之水的水质一直稳定保持在优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叶琴自豪地说。

  优先地位 完善机制

  同心书写香江不朽传奇

  对港供水的神圣使命,赋予了东江水非凡的意义。广东省各级各部门倾注了更多心血保护东江水,沿线群众合力护水,作出了巨大牺牲。

  广东省人大、省政府为保护水质出台的有关政策法规达到13部之多,水源保护区内实行最严格的准入标准。一个省为一条河、一个工程专门颁布如此多的法规,在全国实属罕见。

  与出台法规相呼应,2008年,广东省专门成立东江流域管理局,率先在全省实施流域水资源全年水量调度,并建成全国首个水质水量双监控系统。

  通过全年水量调度,每年枯水期新丰江、枫树坝和白盆珠三大水库调节的水量可满足东江流域3个枯水年的供水需求,对确保对港供水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广东省环保厅环境监察局东江分局、深圳市东深水源保护办公室、深圳市公安局东深分局等多个机构的设立,再次让工程沿线水质保护有了更多专职机构的鼎力支持。

  此外,广东省还划定了东江东深供水水源地保护区以及深圳水库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范围,并部署东江上游河源、惠州两市封山造林,实行水源生态涵养。

  河源、惠州地区,东深沿线的东莞、深圳地区为保护东江水,主动放弃了不少经济项目,以舍弃经济效益换取清流永存。2011年以来,东江流域内六市共拒批涉影响东江水质的发展项目约7000个,淘汰重污染企业1391家。

  如今,粤港供水工作会议、粤港供水运行管理技术合作小组会议、东江水质保护专题小组会议,使广东与香港建立起频繁的磋商制度;香港水务署集合各界人士组成的水资源咨询委员会每年赴粤一次,使监督考察成为两地共勉的动力;香港学生定期组织参观供水工程,使更多青少年体会饮水思源的深刻内涵。

  在水资源分配中优先保证香港用水,是工程管理的使命,更是未来的重托。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将守住东江水系35%的开发利用红线,从西江水系向东引水至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满足珠三角地区用水需求,亦成为对港供水的强大后备保障水源。

  从东江之畔到香江之滨,东深供水工程跨越了时代,见证了紫荆花开的璀璨艳丽,更用实践证明了“调水和节水并举、治污和发展共赢”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之路。

  时间是如椽巨笔,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路上,悠悠东江水将继续承载着党中央的殷殷嘱托,凝聚着粤港两地同心的深情厚谊,以水为脉,共襄盛世伟业,共创光明前路。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7年7月4日

周妍 邹锦华
相关新闻
 
“共饮一江水”——东江水供港影像展在京举行
一泓东江水 浓浓粤港情
一泓碧水润粤港——广东科学调配东江水资源保障粤港供水安全的实践与探索
大江南流润粤港——广东呵护东江保障水安全促进粤港发展纪实
广东东江流域:精细调度逆势蓄水 全力做好枯水期水量调度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