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水质达标向生态安全跨越升级——访江苏镇江市河长办副主任、市水利局局长凌荣春
 
<

镇江扬中市原生态河道    本报记者 温婷婷/摄

  编者按:作为江苏省河长制推行工作起步较早的城市,镇江市从宣传发动到河长履职,从信息化建设到监督考核,工作层层递进、逐年加码,机构、责任、经费、标准、考核“五落实”已成为当地推行河长制的“标配”。当前,全国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老典型”又有何新作为?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镇江市河长办副主任、市水利局局长凌荣春。  

  □本报记者 温婷婷 通讯员 谢立新

  问:河长办是落实河长制的基本组织形式,当前镇江市完善河长制组织体系有哪些新特点?

  答:镇江市在河湖库水系一体化治理方面始终做到领先一步、更进一步。一是四级河长全部到位。市、辖市(区)、镇(街道、园区)、村四级河长1491人,村级及村级以下的小微水体也分片明确了河长,真正实现了全市河湖库的河长全覆盖。二是三级河长办实体运作。市水利局设立了市河长办综合协调处,从市住建局、环保局、城管局和农委集中4名工作人员到河长办综合协调处合署办公,全处共11名工作人员。丹徒区在区水利局成立了综合协调科,其他辖市(区)河长办均与河道管理部门合署办公。三是保障经费稳中有增。市政府在保障河长办300万元年度工作经费的同时,增补100万元作为考核激励经费,增加500万元作为河长制信息综合平台建设的启动资金。扬中市将河道管护经费从原来的每公里0.6万元逐步提高到每公里3.5万元。

  问:河长制湖长制的实质是突破了局部和部门的限制,镇江市在机制联动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答:河长制湖长制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的坚强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内部挂钩制度。围绕强化市河长办的综合协调和精准对接效能,2017年,镇江市水利局创新局领导挂钩河长制工作机制,水利局每个党政班子成员包括非领导干部都参与,每个处室挂钩一条市级重点河湖,协助完成省市级河长巡河履职工作。同时,综合协调处也进行了“人员定河”,每名工作人员集中跟踪1条市级重点河湖的检查、督查和考核工作。二是建立联合督查机制。2017年以来,市河长办先后两次联合市委、市政度督查室,对河长交办事件进行专项督查,并形成专题督查通报上报市级河长、纪委、组织部,形成“动真、碰硬、攻坚、克难”的工作新格局。三是建立监督电话并线运行机制。设立了市河长制工作举报电话,与市政府为民服务热线“12345”并线运行,并聘请了61名社会监督员,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建立任务清单串联机制。统筹结合当前各项工作任务,有机融合“263行动计划”“一湖九河整治方案”“生态河湖行动计划”“河湖三乱专项整治行动”,细化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协调统筹推进,有效避免政出多门,提高治水工作能效。2017年,累计整治骨干河道6条,完成黑臭水体整治项目11个,疏浚县乡河道91条,关闭搬迁禁养区养殖场795家,关停产能落后的化工企业21家。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国考、省考断面水质持续达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8.5%。

  问:在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进程中,镇江市哪些地方实践值得推广借鉴?

  答:扬中治水、丹阳管水是镇江市的地方实践特色。

  2016年,扬中市拉开八年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引活水、保洁水“五水联治”行动序幕。“治污水”就是实现城区、集镇及农村居民点100%雨污分流、污水收集,“防洪水”就是实现江堤100%达标和长久永固,“排涝水”就是实现100%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引活水”就是实现河道100%清淤通畅,“保洁水”就是实现河道100%长效管理。随着“五个100%”目标的达成,一个通畅水系、净化水质、营造水景、提升水韵、城乡协调、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绿色新扬中将精彩呈现。

  丹阳市以督查整治保成效,对沿线涉水企业强化执法,特别是加大休息日、夜间、雨天等特殊时段、关键节点的突击检查力度,对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和超标排放的行为,立即要求停止生产、严厉处罚、督促整改。强化畜禽养殖整治,禁养区内畜禽养殖确保全部取缔,非禁养区全面整治到位。同时,通过微生物技术治理水质,达标后入河。

  问:治理容易管理难,镇江市在河湖库长效管理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

  答:镇江市的做法是“干、查、督、考”闭合循环。首先确保“有问题,有人干”。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专业化管护队伍,协同市住建、水利、环保等部门搭建工作网络,负责河道日常管护的各项具体工作。其次确保“有问题,早发现”。创新扁平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河道巡查管控责任细化分解到河长、河段长,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最后确保“好不好,有裁判”。根据管理水平、水质状况以及信访投诉情况,对各辖区和河长单位实施每月考核评分,按年度进行资金奖补。

  问:在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上,镇江市有什么新思路?

  答: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关键在于顶层设计、高位推进、全民参与。一是升级河长职责。镇江市将对市域范围内7座中型水库和重点省名录湖泊的河长进行升级,由辖市区级河长升级为市级河湖库长。二是实施生态河湖行动。围绕8大类25项任务,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落地见效,到2020年实现全市水资源利用科学有序,劣Ⅴ类水体和城市建设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生态河湖管理保护体系基本建立,“互连互通、功能良好、水质达标、生态多样”的现代河网水系基本建成,推进水质达标向生态安全转型跨越。三是扩大河长制湖长制的社会效应。建立河湖社会监督员积分管理制度,积分可兑换河湖宣传品,可参加年度优秀社会监督员的评选活动。四是建立多元化考评体系。建立领导小组督查面上工作、市级河长督查河流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督查条口工作、市河长办督查日常工作的督查工作机制,通过季度监督、年度考核、第三方评估、公众满意度测评等多种方式开展考核评估,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五是建立责任倒查机制。对行动推进不力、未完成年度重点任务、河湖生态明显恶化等情形开展督办查办,对因失职、渎职导致河湖生态环境损害的,倒查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5月8日

温婷婷 谢立新
责任编辑:段玲玲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