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田:县长当河长 保护三江源
 

  □记者 张智杰 通讯员 陈桂云 郑新镱

  初冬时节,三明市大田县依然生机盎然。河流、村道两旁的罗汉松、香樟、桂花、红豆杉错落有致;流泉飞瀑、水车翻转;一幢幢琉璃瓦砖房掩映在树林间,美不胜收。正在巡查的河长苏晋敏说:“村里安排人员每天轮流值班,守住这一脉清澈细流。到大田来游玩的客人可是越来越多了。”

  大田县,别称“岩城”,位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西侧,是福建“五江一溪”中闽江、九龙江、晋江三大水系支流的发源地。从某种意义上讲,大田的水环境直接影响到福建全省的水生态安全。

  然而,七年前,地处闽中的大田,因立地条件差、矿产开发粗放、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导致水环境严重破坏,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地陷、水干、树死等现象。

  变化始于2009年。那个时候,大田县开始对县内两条较大的河流试行“河长制”,分管水利和环保工作的两位副县长分别担任均溪河、文江河流域“河长”。2013年,大田县全面实行“河长制”,县长亲自担任“总河长”,下设河长办;全县168条干支流全部设立河长或河段长,由乡(镇)长担任所在乡(镇)“辖区总河长”,驻村领导担任挂钩村河段长,实现了“河长”全县全覆盖。2015年起,大田县又将“河长制”与万里安全水系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出台了《大田县“河长”责任制工作职责》,明确“河长”为“河长制”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所负责河道的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和断面水质达标负首要责任,并将所有“河长”名单和联系电话通过县电视台向社会公布,在各河段显要位置设立公示牌,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形成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的格局,实现河道管理无死角、衔接无缝隙。

  大田县将河长、河段长责任“系在一根绳上”,将职能部门、执法部门责任“放在一条船上”,形成一个纵向到村组、横向到部门的网格化管理格局,提高水环境治理的行政效能。设立生态环境保护指挥中心,整合环保、水利、国土等部门执法力量,成立全省首家生态综合执法局,在县公安局、县检察院、法院分别设立生态侦查大队、生态检察室和生态环境审判庭。生态环境保护指挥中心通过大数据实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一旦发现涉水违法行为,县生态综合执法局立即立案查处,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及时介入跟踪,实行“多堂会审”、联动执法,以严格的执法、严厉的处罚,将违法行为逼到墙角。2013年以来,该县共打击涉水违规违法行为817起,当场制止422起,要求整改恢复124起,停产整改企业68家,办结行政处罚案件57件,收缴罚没款130.8万元。

  2014年,大田县组建“河长易信群”,全县所有“河长”和相关工作人员共284人全部实名加入。河段长每日将巡查河道时拍摄的照片上传至易信群,并标注拍摄位置、存在问题、原因及处理办法;上级河长第一时间在群里对问题进行批示,相关河段长、责任部门、执法部门立即追根查源、整改查处;河长办建立工作巡查台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并逐一确认处理结果,确保任何一件涉水违法事件都能得到及时处理。

  2014年8月,湖美溪的西燕河段,突然发现大量煤矿渣倾泻入河,河段长苏志科发现后立即拍照上传,将情况反馈至易信群。当天便引起大田县生态执法局的注意,生态执法局执法人员迅速赶赴实地调查。沿着倾泻矿渣寻找源头,原来是上游乡镇一家煤矿企业的尾矿库发生泄漏导致矿渣流入河中,执法人员立即对泄漏破损处进行修补并对企业进行处罚。

  “原先这样一起泄漏事故处理起来需要各河段一一排查,然后各部门协调,要经过几天时间。现在,有了‘河长易信群’,不到一天时间就解决了。”湖美溪河段长林大红对易信晒河竖起了大拇指。

  近期,大田县将对落实“河长制”情况开展一年一度的考评,全县168位河长正接受年终紧张的“期末考试”。每年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都召开“河长”工作会议,评出全县“十佳河长”予以表彰,“十差河长”在评先评优和干部提拔任用中予以“一票否决”。

  山青了、水绿了、城美了、民富了。大田县通过全面实行“河长制”,给河道管理和生态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从多龙管水到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转变,为大田县近50万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也带动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双丰收,同时也为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11月29日

张智杰 陈桂云 郑新镱
责任编辑:李旸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