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新常态”—— “4·20”芦山地震水利灾后重建两周年行纪

□本站记者 陈静 王华 蒋文 李立平

  一 新常态

  重建是对民生情怀的考量和执政水平的考验 

  车在泥泞的山坡颠簸一路,终于还是在一个急转弯的陡坡处“无能为力”,刚下过雨。“车估计上不去了,大家下来走吧”,何柳说。

  踩在被雨泡得绵软的黄土里,深一脚浅一脚爬了两个约800米的土坡,这才看到雅安雨城区罗绳水厂的建设现场。看着大家都是一脚泥,何柳抱歉地笑,“雅安确实雨多,工程施工很麻烦。”何柳是雅安市水务局重建办的工作人员,这样的情景已是常态。

  工地上,罗绳水厂的建设工人们正忙着,机电设备正在安装,管网正在埋设。

  来到“雨城”雅安,最深观感便是连绵的雨。

  施工方项目经理凌发勇说,雨相对好一点了。去年8月刚开工时,尤其是9、10、11三个月,基本天天都下雨。工人们备了三套衣服上下班,上午穿一身,中午湿透换一身,下午再淋一身,再接着换。“每天回来后,就像个松花蛋,裹了一身泥。” 凌发勇说,“基本只有过年才能放假休息。这两年在雅安大家都这样。”

  这是雅安水利人的“新常态”——“五加二”、“白加黑”;风里来,雨里去。水利重建中,这样的工作机制已持续了两年。这不但因为贯彻国务院《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要求,也因为践行四川省“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重建目标,更因为雅安水务人对重建家乡心怀更多的追求。

  精神意志的新常态令人感佩,但雅安水利重建因规划和统筹层面的创新而形成的工作局势上的“新常态”,更提供了灾后重建工作的新样板。

  探访罗绳水厂,是因为它是雅安水利灾后规划重建的391处供水工程中,日供水1000立方米以上的18个供水厂之一。这18处水厂将解决75万村镇人口饮水问题,占规划村镇人口的75%。可以说,它们是这次雅安水利重建中体现“对全市水资源配置格局的提升和调整”目标,和城乡统筹、科学规划理念的关键点之一。

  “如今雅安几乎每个县都有这样的大水厂在建设,从而实现以城带乡,覆盖周边乡镇的供水。这是我们的特色。”雅安市水务局局长郑尚堃说。

  除了体现“城乡统筹”,罗绳水厂也是体现“科学规划”的一个例子。在重建项目的规划及设计阶段,雅安请来了多位专家详细指导。

  市水务局供水科杜伟明回忆说,罗绳水厂选址时,现场条件非常困难。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80多岁的万玉成和70多岁的王增考两位专家坚持实地踏勘,天黑了用车灯照着看图纸,向当地百姓了解情况。而如芦山县龙门水厂、名山区农村供水总厂等,选址前的现场踏勘也均如此认真负责。

  选址的科学规划正在显现效益。雨城区水务局副局长李家贤说,水厂水源来自附近四条沟的取水口,基本可实现自压自流,减低了成本。同时通过管网延伸,还能解决山下陇西河流域多个村组的饮水,合计可改善4个乡镇近4.5万人的饮水。水厂还将满足供区内商业及旅游用水需求,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能提供支撑。

  规划科学,援建也精益求精。

  四川省水利厅和德阳、绵阳、泸州、南充、自贡和攀枝花等市,先后派驻29位水利技术专业人员援建雅安。雅安也分批组织水务技术干部职工赴广元、眉山、乐山等地考察学习。

  杜伟明留存的“成都市供水技术支援雅安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汇报”,从建设管理方面、净水工艺方面、土建施工方面、电气控制方面等四个方面列出了40多条专业指导意见。

  “这次的援建和‘5·12’相比更细了。”杜伟明说。

  这正是雅安重建模式“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一个体现。

  更能展现新常态的,是资金使用。按照中央确定的总额包干、地方统筹的管理要求,资金被省分配到灾区市县包干使用,管理责任也相应下移。小类项目之间资金调剂,县里可以自主决定;跨大类项目调整,需报省级部门核准备案。灾区市县根据重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及时优化调整项目资金。

  在雅安水务局的重建项目情况统计表中,我们看到新建的芦山龙门水厂资金来源中,不仅有农村供水项目中央切块资金的调剂,还有附近思延产业园区、五星工业园项目调剂资金、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站建设调剂等多方面资金。

  这一挪一补,正是考虑了日供水规模为5万立方米的龙门水厂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市县自主的优化调整,也让项目实施更接地气,工程实施更加快捷。

  重建,是对民生情怀的考量和执政水平的考验。

  “确实更快了。我记得有的项目资金,市财政局的同志带着支票一路送我们去的银行,当天下午钱就到了项目帐上。”荥经县水务局负责项目前期工作的张青松给出印证。 

  二 新机制

  “‘5·12’灾后重建项目是从上到下,这次是从下到上。” 

  汽车长龙缓缓爬行,宽只有5米左右的山路,一侧是高山,一侧是峭壁与河流。

  前方的路面已缺了一大块,像凭空被咬掉了一口,路政工人们在紧张地抢修。山上流下溪水,哗哗冲刷着本就单薄的路面。

  从雅安往宝兴的这段路,蜀道难行。当年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正位于宝兴县境。

  基础设施本就薄弱的这个重灾区,灾后建设如何?

  终于在大山中见到一片平坦地带,中间是大河穿流而过,大部分房屋依河而建,宝兴城区在群山环抱中走进视野。看到这地形地势构成的“堤防上的县城”,堤防建设和防洪能力对宝兴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

  罗家坝堤防建设工地上,2公里多的堤防已基本完工,堤防后就是罗家坝安置点,住宅楼群正在长高。更远处,其他安置点也在次第兴起。

  县水务局副局长冯品茂在这里指挥。他负责着堤防和供水等多个重建项目。

  “全县多个地段的防洪堤建设总投资超过了1.7亿。这段堤防能保障18个灾后重建安置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冯品茂介绍。

  借助灾后重建,目前宝兴县的防洪能力比灾前更加提高,尤其是融入生态理念的堤防设计,不仅保护了环境,还带动了经济发展。

  如此重要的堤防建设,如何保证质量?冯品茂说:“局里从源头把关建好了设计单位库,我们再从里面优中选优。”

  “设计单位库”,指的是雅安市水务局结合重建项目实际,精心选择推荐的18家设计单位。

  冯品茂感受颇深的是这次灾后重建的新机制。“‘5·12’项目是从上到下拨下来,这次是从下到上。”他介绍,地方政府为主体的重建机制更有灵活性。资金、决策、审批都归县里统一调配,也承担主体责任,居民生活重建和产业重建都有统筹考虑,积极性也高。

  冯品茂唯记大家都很辛苦。“特别是从泸州市挂职来的贺怀原和桂来福两位同志,桂来福因工作繁忙肾结石发作做了手术,可他身上插着插管还扑在工程现场。”

  在艰难的路上,冯品茂和同事们经常被堵住,有次是靠装载机的挂臂运送到对面,再跋涉步行。连续多天吃住在车上,已是家常便饭。“身体也适应了新机制。”

  三 新未来

  “现在起码前进了20年” 

  来到震中芦山,新貌更多。

  老潘是地震时是骑着摩托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他想起来还后怕:“我当时就怕水库出事!跑到现场时前面的水泥坝面都震坏了,拱起来好大一个包。”

  如今,水库的维修加固已经完成,还增加了环湖路,修葺一新的苗溪水库,山清水秀。

  在水库旁还有座新建的管理房。老潘指着另一处低矮的三间小土房告诉我们,这是以前的管理房,老资格的管理人员住了有20年。

  “现在起码前进了20年!”老潘叫潘绍德,这位在基层水利岗位工作了27年的老水利、玉溪河芦山支渠管理所所长说,“也要发展了才能留得住人。”

  有经验的水利人知道,灾后为农村修复供水管道是个苦活儿,也是个难活儿。火炬乡供水站震后水不够,潘绍德带着人在严寒的山里干了好久。山上碎石多,很不安全,有些地方还要爬着才能过去。

  重建中水务职工的艰辛,百姓也看在眼里。清仁乡横溪村村民袁超家里,因为接连下雨,自来水有点浑,老人却很是理解:“水利局同志常来看,告诉我们旁边的水厂建完后就好了,他们也不容易。我们能支持就支持,能帮助就帮助。”刚离开老人家,芦山县水务局的胡志朋副局长就拨通了清仁水厂施工方的电话,询问进展情况。

  基层的同志和群众打交道最多,对百姓的理解和重建中的参与也深有感触。彼此的感恩和理解,促进了重建中的奋发和信心。

  芦山县水务局纪检组组长李春兰谈起群众监督的作用,最有发言权。这位身患癌症,一边化疗一边工作的“女汉子”,重建工作中没搞过特殊,也坚持和大家一起“五加二”,“白加黑”。跑工地实地检查,已经记不清次数。

  “我来一次你们欢迎我,我来第二次你们就不一定欢迎我。”这是李春兰常对监督对象说的话,工作中她坚持做好“一单两帐”——监督检查单,整改落实台帐和监督检查台帐。因做事认真,不怕得罪人,她被同事戏称为“春哥”。

  其实李春兰心里也苦。她感伤地说:“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监督好别人。我就是不想给以后留遗憾,有一天回想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也是对百姓有交待。”

  为接受社会监督,市水务局上还在雅安当地最有影响力的“北纬网”开辟了水务重建专栏,在“雅安之窗”网站公布水务重建项目信息。在雅安各区县的街道上,印着重建监督电话的标牌高挂在各交通主干道上。

  来回奔忙的各辆大卡车上,一行大字“芦山人民感谢您”,很远就能看见。心怀感恩,在这里也是常态。

  路还在延伸,再到天全县、荥经县、汉源县、名山区,我们看到重建后的水厂、水库、堤防、小农水、水土保持等多个工程,更多的新画卷正在展开………

  6天,1100多公里,记者一行走过雅安6个区县,从供水、堤防、水库、灌区等多个项目中看到了灾后重建中的水利切面,也深切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从灾难中磨砺出的全新光彩。尽管行纪不足,言犹未尽,但全新的美丽雅安就在那里,就在建设者的手里心里,不舍不弃。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4月19日

陈静 王华 蒋文 李立平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