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水利报社副总编辑 张卫东

  我听过一段TED演讲——《两个制度的故事》,大意是说,共产主义制度和民主选举制度,谁也不要试图吃掉谁,世界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

  但是,这仅仅是美好的愿望。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脱下美国的裤子》,大意是说,美国政府的种种霸权行径都源于“美联储”的利益需求,在这个私有性质的银行面前,连美国总统的性命都无足轻重,据统计已经有7位总统想动这个银行的蛋糕却死于非命,最著名的是亚伯拉罕?林肯、约翰?肯尼迪。这段微信让我见识了资本家操纵国家机器的可怕的幕后力量。有这样的趋利集团存在,就很难规劝美国政府放弃奴役世界的欲望,熄灭“亡我之心”。

  两条道路、两种制度,不可调和地摆在我们面前。一旦麻痹大意,中国就可能再次沦为帝国主义者的奴隶。

  回首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入中国,使中国蒙受了巨大屈辱,中国人民不再相信西方国家的“民主”道路,逐渐转向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共产主义理论,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最终追随苏联,跨越资本主义阶段,从封建半封建社会直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按照马克思的设想,社会主义经济应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将批判资本主义的不合理的因素,同时继承它的合理因素,并利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并没有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发展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可以利用,而是一穷二白,社会主义改造虽然从制度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经历了种种磨难。30年后,实行改革开放,及时吸收了一度被摈弃了的人类共同财富(市场经济制度和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快速发展道路。

  经历过苏联解体剧痛的俄罗斯在历史教科书中这样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行这一理论的首要目的是消灭贫穷,让人们过上小康生活。为此中国进行了经济改革……经历了最初阶段的震荡后,中国在20世纪末期平稳地转变为世界上发展最为迅猛和稳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尽管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人民依然保持了数千年来养成的与人为善传统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自己不称王不称霸,也坚决反对霸权主义者吃饱了没事干,打着“民主”幌子到处推销自己的价值观,捞取好处。

  不幸的是,有些国家虽然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但是由于缺乏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经不住国际骗子的蛊惑,最终沦为“民主”的牺牲品:或者政局动荡,或者经济休克,或者内战四起,或者资源外流……假如我们也丧失了自信,这些国家的悲剧肯定会在我国重演。

  近两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改革进入深水区,再加上腐败大案要案频频曝光,也引起国内不少议论和担心: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克服自身的缺点?人民币能不能成为国际货币?中国人的平均生活水平能不能赶上中等发达国家?

  马克思的基本理论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具有相对独立性,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是创造利益,政治是分配利益,如果政治体制不改,也就意味着利益的分配格局不会改。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政治体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大家最熟悉的腐败问题,其实就是政治问题。它是当年苏联解体的重大因素,无疑也是我国经济列车上的定时炸弹,丝毫不能麻痹大意。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有待一一解决。

  但是,不管存在多少问题,都不能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是我党从长期斗争实践中得出的可靠结论。我们的党,是中国人民的代表,发展经济、造福人民,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选择的道路、信仰的理论、实行的制度都是服务于这一根本目的的,决不是为信仰而信仰,为道路而道路,为制度而制度。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我们的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伟大的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无论时间是短些还是长些,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

  儿不嫌母丑。中国共产党,有缺点,有不足,有腐败,但是一直在进步,在成熟,在完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是造福民族、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中流砥柱。我们每一个党员,不论职位高低,都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党的事业奉献个人智慧和力量。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即“两个一百年”)而不懈努力,忠诚履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入党誓词。



  相关新闻:





 
图片报道

微信图片_20231228131749.jpg
118.jpg
水文化大图.png
首页大图.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