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记者采访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
本站记者 轩玮 吴頔 报道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4776亿元,政府不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资金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其中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同时将水利与棚改、铁路等投资作为重点领域,凸显了新时期水利的重要战略地位,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背景考量?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加强政府资金对重大工程的支持,包括重大水利工程,今年政府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投资的质量,增加投资效益。在提高投资质量方面,三个领域要特别重视。第一,是要把增加政府投资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的推进,这非常重要,比如通过PPP等推进整体结构改革。尽管政府投资达到4776亿,但对比上万亿的整个社会投资安排来说,它是很小的一部分,起到的是种子资金的作用,发挥的是引领效应。所以在这方面,政府资金在安排上要和结构改革的统筹安排相一致。”
“第二,要和国家整体扶贫事业,包括水利工程等国家整体建设的关键环节密切结合。2020年我们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关键的指标是农民收入的提高,特别是扶贫事业的进一步成功。我们扶贫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全球有目共睹,但现在我们还面临着更艰巨的‘啃硬骨头’。水利工程是同整个扶贫安排、扶贫推进密切相关的,所以整体的政府基建投资是同扶贫的整个计划、推进密切结合,这也是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分重视的。”
“第三点,政府投资一定要同环境的治理、保护密切结合起来,这也是昨天习总书记特别提出的。环境也是民生,这是总书记用最通俗的语言、实际上是老百姓的心声。所以在安排总体的政府投资的时候,一定要把推进环境治理、增加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紧密结合起来,让中国的天更蓝、水更绿。实现总理政府报告中确定的目标。”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