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记者 轩玮 吴頔 报道
“‘水危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危机!”在山西政协副主席卫小春委员代表民进中央的发言中,他用最铿锵的语气如是警示,他提到,“如果说雾霾是国家的‘心肺之患’,那缺水正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如果说雾霾让今天变得昏暗,缺水就是在一点一滴中扼杀明天。”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属于“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京津冀人均水资源仅286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但从国家“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十几年过去了,缺水、节水的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全民节水意识依然淡薄。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十六字治水方针,高瞻远瞩地把节水优先放在首位。卫小春说道:“节水,看似技术问题,实际真正决定节水效果的,是文化,是道德,是社会风气,是文明习惯,是国家软实力。要确保我国的水安全,首先要做好节水优先这篇大文章。”
为此,卫小春代表民进中央建议:第一,要加快完善节水相关法律体系,对于浪费水资源的行为要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第二,工业要调整耗水产品产业结构,强制要求水循环使用;要研制更多更好的节水产品。第三,农业要加快水权改革,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加大对农业节水设施补贴。第四,城镇要深挖生活节水潜力:将供水管网新建和改造作为投资重点,水表必须到户、阶梯水价必须到位;鼓励使用节水龙头、节水洁具和节水洗衣机。第五,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全社会形成节水文化的氛围,设立国家“节水日”,让节水优先成为全民共识,让每个人都记住,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最后,他再次呼吁,“不要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