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成为代表委员热议重点之一
办好民生水利 造福全国人民

  □本报记者 陈萌 吴頔 轩玮

  了解国家发展的风向标,政府工作报告是一扇重要窗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改革水价、发展节水、防治污水、加强城市供水防洪、加快建设重大水利工程等水利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水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字,备受代表委员关注,成为议论热点。记者现场采访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请他们畅谈感受,热议水利发展。

  强卫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书记)

  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催人奋进。过去的一年,中央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政策运用上不搞“大起大落”,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多地依靠改革的办法和市场的力量,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喷灌”“滴灌”,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今年报告中提到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提出七项重点任务,每一项都有具体要求,如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这些政策举措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都很强。

  纪冰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水利厅厅长)

  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作出明确部署,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将超8000亿元,振奋人心。就安徽而言,国务院第48次常务会议将引江济淮工程列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建议加快项目审查批准进度,在今年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力争下半年尽早开工建设。曹金萍(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涉及水利工作,总理明确提出今年要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建议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及补助比例,减少地方配套压力,并尽快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同时,要及早制定涵盖城市与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专门法律,理顺管理体制,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有法可依。

  周潮洪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过多年努力,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惠及沿线亿万群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引滦入津工程还将发挥保障天津城市供水的重要作用。要在用好南水北调引江水的基础上,建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继续支持做好引滦水源地保护工作。

  黄蕾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武夷烟叶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副主任)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水是生命的源泉,像空气一样,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要保护好它。福建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保护,采取坚决制止污染企业的违规行为、关闭矿山等措施,另外在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等方面也做得比较到位。希望全社会能有更多的人关注水生态保护,珍惜爱惜水资源。

  杨琼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文山州富宁县政协副主席)

  身处缺水地区,我认为水利保障民生主要体现在饮水安全方面,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喝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是社会的共同期盼。这几年,饮水安全问题在山村有了特别大的改善,让人欢喜。希望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承诺的那样,圆满解决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寸茂鸿(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保山市艾思奇纪念馆馆长)地下水保护要引起高度重视。大瑞铁路经过保山段时,需打隧道,存在打穿地下水、暗河的风险。曾经因打穿地下水造成很多人饮用水水源干枯。希望地下水保护能够提交到国家层面,工程实施前能够进行充分论证和风险评估,考虑存在的风险后果。

  罗正富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主席)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有两点深刻体会:一是三个“稳”,即增速稳、就业稳、物价稳;二是对经济新常态的具体要求符合实际。建议:一是要用新常态引领制订好“十三五”规划,合理布局生产力,调整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二是要落实好国家对大江大河的统筹规划。

  郄秀书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

  政府工作报告高度关注环境治理,提出了2015年减排目标,对我们进一步监督政府工作,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环境治理要注重监督和落实,特别是对于违规企业的处罚。在重视大气污染治理的同时,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水、土壤污染治理力度。叶惠丽(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天津市委主委)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思路明确,目标和任务清晰。建议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从国家层面建立水质安全保护协调机制,推进立法,严格执法,违法必究,切实改进保护工作。

  张岱梨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委常委)

  建议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有效解决中游瓶颈问题,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加大对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力度,建立最严格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5年3月10日

陈萌 吴頔 轩玮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