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代表:东深供水见证祖国人民与香港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本站记者 陈萌 报道:

  “有人说,东江水是香港花钱买的。但这里不只是一个可以用钱算账的问题。”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央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主任张晓明出席香港代表团小组讨论时说,“东深供水见证了祖国人民与香港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也是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脐带般连接关系的生动例证。”

  关于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关系,张晓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内地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强大依托,长期以来,中央政府和有关地方对香港食品、农副产品、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物资的供应,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香港流行一个词,叫‘制水’,意思就是‘限时供水’。这已成为一代人的苦涩记忆。1960年,香港遭遇大旱,一年间‘河塘干、田园裂’,水塘库存水仅够供全港350万市民饮用43天。”张晓明说,“我听一些香港老朋友讲,当时由于缺水,每天供水4小时,甚至有一段时间每四天才供水一次。喝水、洗澡、洗衣都成了问题。在街头常常能看到全家人提着水桶轮流排队取水的场景。因为轮候争水,街坊反目,甚至闹上法庭的事情都有。当时香港中华总商会、港九工会联合会等香港各界的信函如雪花般涌向北京求援。”

  东深供水工程自1965年3月1日起开始向香港供水,改变了香港长期缺水的历史。张晓明说:“50多年来,这项工程已成为香港的生命线,每年输水占香港所耗淡水近八成,累计对香港供水22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半洞庭湖的水量。”

  张晓明认为,在长达50多年时间里,东江水沿途有深圳、东莞等城市工业突飞猛进,有河源、惠州等地渴望发展,但大家都千方百计保护“一江清水向港流”。他介绍说:“沿江当地政府沿着水库修筑十几公里的防护林,对库区实行全封闭管理,有关部门每天对供港水质进行检测。50多年来,这条生命之水的水质一直稳定保持在优于国家Ⅱ级水源标准以上。”

  东深供水工程始建于1964年2月20日,1965年2月27日完工。工程是为主要解决香港饮用水而兴建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随着香港经济社会的发展,供水量不断增加,工程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分别进行3次扩建。2000年8月28日,广东投资49亿元,对东深供水工程进行全面改造,在大幅度提升供水能力的同时,将输水管道沿线与地表水系隔离,使整个输水过程不受地表水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供水质量。改造后的东深供水工程输水线路全长68公里,设计年供水能力24.23亿立方米,供水对象包括香港、深圳和东莞。在通过工程措施保障供水的同时,广东省还出台20多部法规规章,保护东江水资源。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3月8日

陈萌
责任编辑:郑秀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