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功:投笔从戎赴国难

  在山东阳谷县闫楼镇的王庄村,有一位声名远扬的老人,他就是抗日老兵王树功。

  1943年底,抗日战争的局势格外紧张,黄埔军校来王树功所在的学校招生,18岁的王树功第一个报名参军。在王树功的影响下,同学们纷纷响应。1944年,王树功顺利考入黄埔第八分校20期步兵科。

  “1945年3月,日军大举向襄樊进攻。我们八分校十五总队正在均县草店进行训练,接到了第五战区司令部命令,要求我们紧急开赴三官殿、丹江口汉水前线,接替伤亡惨重的27军进行江防。”王树功说,他和1000多名入伍不到一年的青年学生,从此踏上了捍卫祖国河山的征程。

  那时候,王树功担任无后坐力炮炮手。日军飞机、坦克大举进犯,敌众我寡,战斗异常激烈。在战斗中,王树功右小腿被打穿,阵地上没有麻药,卫生员多次要求带他下去治伤,王树功说:“死也要死在战场上,你在这里给我简单包扎一下就行。”没有麻药,卫生员只能拿一根木条让他咬住,用一个布条从伤口里穿过,来回抽插进行消毒。战斗打的越来越激烈,有一次王树功刚准备向鬼子射击,突然感到头皮一阵发麻,他摘下帽子一看,帽子已经被4发子弹打穿,留下了8个弹孔,头发已经被子弹烧掉,头顶上全是血……战斗一直持续了14天,终于以日军的失败而告终。一场战役下来,王树功身负7处枪伤。王树功说:“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场景,日本兵的尸体、打烂的汽车,占满了整个江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王树功所在的部队编入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新中国成立后,王树功回到老家阳谷,1953年开始在阳谷县第三中学教书。由于他当年在黄埔军校时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功底,进学校后有了用武之地,教遍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几乎所有课程。

  王树功退休后在家中开办一个阅览室,免费让留守儿童们借阅图书。他还购买了电子琴、二胡等乐器以及乒乓球桌、羽毛球、象棋、围棋等运动器材,他的家成了青少年活动之家。近30年来,老人在文体设施上就花费了5万多元。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外,时常告诫青年人:“应该心怀国家,要做好准备,时刻提防日本鬼子。”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张福禄
见习编辑:林思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