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精神传承不息

 

沙家浜

 

沙家浜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沙家浜的野鸭 

  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的阳澄湖畔,秀丽明媚,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芦苇葱郁,绿野遍布,绿色的幔帘后,深藏一段红色的记忆。

  1928 年4月,这里就建立了地下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已成为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1937年,“七七事变”与“八一三事变”相继爆发,日寇占领上海后,继续向常熟进犯,沿途烧杀抢掠,罪行累累。短短几天内,就有3000余名平民被杀,30000余间房屋被毁,此后沙家浜置于黑暗的笼罩下。1939年5月,叶飞率领新四军六团以“江抗”名义东进江南,在阳澄湖畔与沙家浜抗日武装胜利会师,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利用阳澄湖地区万亩芦苇荡作为天然屏障,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开辟了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9月,“江抗”奉命西移,在沙家浜留下了以刘飞、夏光为首的36位伤病员,以芦苇荡绿色帐蔓为掩护,依靠地方党组织和无数“阿庆嫂”、“沙奶奶”式的沙家浜人民群众,与日伪匪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深的赞歌。

  据《沙家浜镇志》记载,抗日战争时期,阳澄湖边很多茶馆曾是党的地下交通站,许多茶馆老板是地下交通员。他们不仅负责联络接头、传递情报,还帮助新四军受伤战士养伤。1939年,新四军西撤时在沙家浜留下36名伤员,日军和反动武装闻讯后大肆搜捕。当地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和日伪周旋,保护伤病员的安全。有的被捕后宁死不肯说出养伤战士的下落,结果被敌人残酷地杀害。在沙家浜群众的照顾呵护下,36名伤病员很快康复。随后,他们组建了新的江南抗日义勇军。

  “绿波不尽尘难染,芦苇深处浮人家”。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芦荡人家,飞鸟闲逸、游鱼戏水的湿地娱乐园,荇菜参差、苇叶摇曳的湿地植物园,描绘了明日沙家浜惬意田园的诗意画境,展现了沙家浜不一样的大自然乐趣。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见习编辑:林思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