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头道拐的冬天

2013-03-04

开始测流

测冰厚

记者体验凿冰,没两下就受不了了

拿着冰镩打几下子就汗如雨下

  中国水利网站记者 黄峰 报道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中滩乡麻地壕村的头道拐水文站。

  第八名编外职工

  水文站位置偏远,站长易其海从站上回趟家实属不易:早上7点出发,步行5公里走到村边的大路上,等过路的公交车去中滩乡,再换乘客车往托克托县城,转坐客车到包头市,最后坐公交车回家。 不到200公里的路程,辗转换乘要耗费近一天的时间。上小学的女儿想念爸爸,每逢寒暑假就和爸爸一起“上班”,成为水文站的“第八名职工”。

  18个冰窟窿

  2月初,内蒙古河段虽是平稳封河,但测流量、冰厚、水深等工作一刻也不敢懈怠。清晨,站里的工作人员早早就收拾好了各种工具和仪器准备出发。厚厚的棉大衣外紧紧地系上救生衣,既保暖又保障冰上作业安全。

  “天气越冷,测量越要与时间赛跑,测量的断面将近400米,需要打18个冰窟窿,冰镩打直径约30厘米的冰眼,每打完一个冰眼就要20分钟。”易站长告诉记者。

  俗语道“三九四九冰上走”,但要真要在这滑溜溜的冰面上走,可不是一般人能行的,光这冷劲儿就受不了。虽已出“五九”,但包头市的最低气温还在-15℃,无遮无挡的黄河冰面上则接近了-20℃。

  打冰眼是个技术活

  呲、呲、呲……冰花飞舞,冰眼在冰镩的舞动下逐渐露出了雏形。

  有着30多年凿冰经验的王三厚说:“打冰眼是个技术活,每个冰镩大概重7~8千克,打冰眼不熟练的话容易扎到脚,更不能使蛮劲,一定要顺着边打,越是打到后面的时候越要落下去准,不然水冒出来就不好打了。”接近-20℃的极寒下,没一会儿工夫,老王已是满头大汗。

  清理积雪,凿开冰面,这些看似简单的常规工作,没有日积月累的磨炼做起来十分费力。记者也尝试了一下凿冰作业,没两下就气喘吁吁,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器械冻住了,人冻不住

  第一个冰孔打好后,冰孔只一会儿就开始重新封冻。气温太低,测流需要速度与精度并重。

  水文站副站长张瑞峰迅速测出水深、冰厚、冰花厚,然后把装有铅鱼的流速仪放入冰孔测流。电子仪器在低温下已无法正常工作,测量数据不得不用笔纸记录下来,待赶回站里计算后再发至各级水文观测部门。

  站里唯一的女职工,同时也是一名“新兵”的白静,熟练地与老职工配合默契,在寒风中狠劲跺着双脚,手中已迅速记录下一个又一个珍贵的数据。

  不知不觉中,断面上来来回回十几趟的工作已耗费大约3个多小时,各项测量数据在水文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部记录完毕。水文站职工赵建明今天上午打了9个冰孔,已经大汗淋漓,工作结束后,他如释重负地躺在冰面上抓起一把带雪的冰塞到嘴里,浑身冒着热气。

  站长易其海休息的空当告诉记者:“黄河防凌重在宁蒙,宁蒙防凌险在开河。由于黄河上游河段一般先于下游河段开河,大量冰层融化,冰水到达内蒙古河段时, 冰凌可能与尚未融化的冰层壅塞形成冰坝,致使水位上涨。那时是水文职工最忙碌的时候,也是测流风险极大的时候,因为河段局部开通有可能发生在千里大河的任 何一处,每处河段都可能出现堆冰阻塞河道,致使出现险情。我们要仔细查看每处险工河段,对每处河段的开河情况都要了然于胸。”

  现在有热饭吃了

  测流结束后,返回站里,算数据、绘图纸、沉淀水沙,每个人要按照分工完成自己的工作。经过精准的计算,测量数据全部出炉,易其海将最终数据上传到宁蒙水文水资源局。

  在持续一上午的忙碌后,转眼已是下午两点,这时,水文站职工才准备吃午饭。

  由于地理位置所限,外出采购十分不便。水文站职工索性在居住地开垦出一片菜园,自给自足。

  “我们早就习以为常了,特别是到主汛期需要抢测的时候,一天吃一顿饭都很正常,站上的职工大多有胃病。以前测流后我们还要自己做饭,现在局里管饭,免去了不少辛劳。酸菜炖排骨,现在有热饭吃了。”易站长告诉记者。

  头道拐的“三条红线”

  记者和工作人员一边吃饭,一边观察着办公室的陈设。墙上贴着一张图,图中红色的格子中用铅笔细细地画着三条曲线,易站长解释说,这是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每个点代表一天测得的数据,点越密集就代表测流的次数越多,每个数据需要经过初作、初校、复核三道程序。

  在头道拐水文站,平日,根据水位的变化,每天至少要看2~4次水位,在开河的特殊时期,每天要看8次以上。2008年3月,发生特大凌汛时,水文站启用了48段制报汛,工作人员1天就要看水位48次,每半小时1次。

  顺利就是幸福

  虽然工作辛苦,马上就要退休的王三厚感慨道:“干了30多年,一提退休心里还真不是滋味。虽然咱水文站条件艰苦,可是再苦的地方总要有人干。”

  “水文工作枯燥、孤独,工作环境艰苦,有时想睡个懒觉都不能。我们整天和数字打交道,机械,清苦,但深知水文工作责任重大,”同样是面临退休的路秉慧说,“好在大家战胜了工作和生活的单调,只要顺利测流回来后心里就高兴,这就是我们水文人的幸福。”

  坚固与温暖

  宁蒙水文水资源局近年来为基层配备了先进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坚固温暖的站房结束了手动报汛、住平房测流的历史,宽带网络、电视电话、冰箱空调等现代设施拉近了他们与城市生活的距离。改革奋进中的水文人向人们展示着新的风姿、新的魅力、新的希望。

  “收拾一下,该走了!”易站长催促说。晚上7点,水文职工再次出发,去河边执行夜间水位测量工作任务。他们的背影再一次消失在夜幕之中……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2月19日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